中国的鬼神雕塑

中国最著名的就是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从古至今就一直在和鬼神打交道,今天博仟雕塑公司就带大家欣赏一下中国的鬼神雕塑。

1975年生于福建省惠安雕刻世家。96年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雕塑委员会会员。现居北京,职业艺术家。

个展:

2006年厦门白鹭洲公园举办“名犬贺岁雕塑作品展”

2007年厦门你好网际当代艺术空间举办“美丽新世界”雕塑、绘画作品展

2007年厦门白鹭洲公园举办“一团和气”贺岁雕塑作品展

联展:

2000年木雕《交融》参加第一届中国雕刻艺术节暨雕刻大赛(中国惠安)

2002年木雕《源源流长》参加第二届中国雕刻艺术节暨雕刻大赛,木雕《远古的回音》中国浙江东阳国际木雕大赛;(中国东阳)

2004年石雕作品《高山上的一片湖》第三届中国雕刻艺术节暨雕刻大赛并获二等奖(中国惠安)

2006年水墨作品参加“厦门首届抽象中国画展”(中国厦门)

2006年水墨作品《山城音韵》参加深圳美术馆“全国城市山水画展”。(中国深圳)

2007年雕塑作品《母子》参加“从这里出发—-2007年上海青年美术作品大展”(中国上海)

2007年水墨作品《土楼遗韵》参加北京黎昌第五届青年美术展览获优秀奖

2009年“绽放春分”——中法艺术家联展(中国北京)

2009年“文化之旅——新锐艺术家雕塑联展”(中国北京)

2009年“水法墨迹”-當代中國新銳藝術家聯展(中国香港)

2010年第七届中韩国际艺术展览(中国广西)

2010年世界客属第23届恳亲大会“客家情”美术展(中国广东)

2011年“超现实波普”雕塑联展(中国天津)

2011年“中韩艺术交流展”(韩国忠州)

2011年“叠加与互现”当代艺术展”(中国北京)

2011年“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2012年“吴冠中艺术馆开馆暨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江苏)

2012年“倾塑”当代雕塑联展(北京金融街)

2012年“暗物质Ⅰ—当代艺术的异类表述”(北京元典美术馆)

2013年“暗物质Ⅱ—当代艺术的异类表述”(北京中捷当代美术馆)

2013“沙梦”库布齐采风展(北京亿利艺术馆)

艺术家 陈敬忠

陈敬忠的多组雕塑共同呈现了犹如长篇史诗般的场景(时代美术馆举办“一念”展)

编者按:陈敬忠自幼耳濡目染于福建惠安的木雕世家,传统造像的技艺、文脉溶于生命。在学院对中国山水的系统学习,为他的雕塑构建了更不同的深度和维度。在近期时代美术馆举办的“一念”展中,陈敬忠的多组雕塑共同呈现了犹如长篇史诗般的场景,他的雕塑作品以人与鬼界故事为切入点,其中,作品《出游》取自长卷古画《中山出游图》,大型作品《入梦》取自传统文学故事。他用真人大小的立体形象刻划鬼界众生,让人不禁触目惊心,而故事背后寄托着对人生终极问题“生与死”的拷问。

陈敬忠的雕塑以“鬼”为对象,这些没有现实对象可以写生的形象,是怎样诞生的?工作方法是怎样的?与艺术家的交流中得知,作品的形象是在“中山出游图“的启发之下,同时配合各种人体资料,“全部作品都是自己亲手完成,因为会特别享受创作过程里的很多意外。”在陈敬忠的《入梦》组雕中铺陈“救赎”的主题,以象征的语言分解出人生之苦的种种:人争斗产生的暴力之死;精神痛苦而生的自杀之死;因生态污染的病态之死;通过修行而生的涅槃之相。从寻觅超拔的精神境界而思考:亲情、友情、爱情、艺术、佛与基督以及救赎之力。

陈敬忠 组雕《出游》中钟馗的形象

陈敬忠 组雕《出游》

人物:艺术家 陈敬忠

对话者:裴刚

缘起生命体验

雅昌艺术网:近期,在时代美术馆举办的“一念”展有你的多组雕塑作品,这几组作品每一件都可以成为独立的作品,但又分别叙述构成了不同的线索,这几组作品的构思背景是怎样的缘起?

陈敬忠:一念展览里包含了两组作品《出游》和《入梦》,儿时经常看着父亲雕刻钟馗与小鬼这样的传统题材,就对民间故事慢慢开始了解并产生喜爱。到了学校学习中国画更是对传统艺术痴迷,当毕业后看到宋代龚开《中山出游图》特别惊奇,七百年前就有画家这样的题材构思,而且构图简洁,形象那么富有想象力,一米30公分的画作包容那么多内容形象生动至极,就生出想法把它创作成雕塑的形式,观者就可以身临其境,走入画中与之对话,如同穿越700年前龚开的想象世界,一定是很有意思的。

陈敬忠 《入梦》局部

雕塑人生的五个关键词

雅昌艺术网:这次展览的一系列雕塑作品,就像一部长篇的小说,不仅是创作的时间跨度,还有作品所指向的不同层面,对于你而言,这样的作品是全面的表达你对人性、生命……等等的看法,也是对艺术语言的自我突破,从这系列作品的第一件到最近的作品,其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陈敬忠:概括讲是“空灵与荒寒”,指向五个言说的部分:

一、出游

十年前我看到七百年前龚开《中山出游》人与鬼、生与死,富贵与贫穷、与其阶级等极、并列前行非常有感触,在这画面里我们看不见我们从哪来我们到哪去,同时思考我是谁!让我想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的人生犹伤,这犹伤又传递一种悲情。我喜欢这种“悲情”因为它更触使我对生命终极意义的关怀,更能呼唤心灵的善,更能激发你智慧觉醒!所以我将他从画里请下来。同时过了十年又演绎另一幕当下的悲情《入梦》。

二、鬼

在中国,鬼是代表灵魂,它是一种不生不死的状态,它可以是揭去皮囊,没有种族、身份、年龄、性别的人,它会更加本质。我的思维时常从未来来思考当下。假设一百年后的我还有灵魂存在,那肯定是在空灵与荒凉的宇宙间遨游。如果有神,我一定祈求能让我重回世间,来到现时的人间,当我回来时,会发现人类啊您太美了,美得让我痛哭流涕、爱得死去活来!

三、入梦

作品《出游》是白天,作品《入梦》是黑夜,夜晚更能展现真实的自己,《入梦》是我四十岁的人生折射。几十年的吃、住、行生活工作中我体会了亲情、友情、爱情,宗教、艺术、财富对生命的影响,也感受了权力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也认知了生命的四种终极关怀:人与人的争斗产生的暴力性死亡;人因精神孤独痛苦而自杀性的死亡;自然界的破坏、食品污染造成病态的死亡,还有一种修行涅槃状态的不生不死。

四、空

雕塑《入梦》里的“箫”是隐喻艺术。很多乐器都是外实内空的造型,但“箫”更能把这种“空性”表达得更“荒无与悲凉”。在作品中人物、还有大树也是一种空的状态,一种无心的状态,隐喻着“万境归空”的生命体悟!空意味着死。中国人很少谈死亡,我们的传统艺术精神是一种出世的宇宙观,隐归于山林,感受“天人合一”的境界,体验空灵、荒寒的审美意境。而西方的艺术是死亡的盛宴,他们的哲学思想是通过死亡来体验生命的意义,他们对死亡的审美来感受这世界。这两种艺术观,看是有异,其实本质是相同!空灵与荒寒其实也是死亡的意象,只不过我们用诗意表达。没走向极致!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我们不可能只停留在单一的审美。正如我信佛同时我也爱基督。

五、轮回

《出游》就像是青少年对世界只是感官上的知道而未有真实的体验;《入梦》则是中青年的真实体悟,那中老年呢?对人生又是怎样一种状态呢?这是我下一部创作思考方向。最后一部会将《出游》复活,展现宋朝的生活美景。总体五部曲是轮回的过程。我通过雕塑来表达我一辈子生命旅程中对每个阶段的思考与感悟。它象一面镜子展现我的审美思想,我又象是电影导演,导演我的雕塑人生。

陈敬忠 组雕《入梦》局部

雕塑中的生死轮回

雅昌艺术网:谈谈你的雕塑吧,你塑造的那些小鬼是很有特色的,中国艺术家很少触碰,有什么深意吗?

陈敬忠:宋朝的龚开画的《中山出游图》收藏在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画里既有鬼,又有人。我觉这种生死并列的感觉特别有意思,把它还原成雕塑作品,看到这张画时有一种自我追问:我们是谁,我们从哪来,要到哪去?不单是对生命的思考,还有对艺术的思考,其实我创作的过程中,也是在和七百年前的老祖宗进行艺术对话,通过做这件作品也是在吸收传统,把自己的思考和传统连接。早期作品“名犬系列”创作了很多可爱、童真、带有夸张性的形象。突然间作品走向了比较黑暗的另一面,似乎是阴森恐怖的,但这是人的两面性,可爱的与可怖的,你都想传达出来,因为那是人性本质里的最真实的东西。艺术家的创造永远是与自身对世界对生命的认识和感受相关。

在我的构思中,《出游》只是开头,接下来还有四组,《入梦》、《盛宴》、《受难》、《复活》。这几组作品内在的时间过程像是人的整个生命历程。刚开始出来游山玩水如同组雕作品《出游》,很轻松、对世界充满着幻想、美好的期望,比较接近人青少年时期。《入梦》传达着人到了二、三十岁左右的生命状态,经过了社会的一些洗礼、动荡、人际关系、打拼、挫折、爱情、婚姻,这些其实是浓缩的第二步,把我们生活中最典型的片断都记录在作品里面。第三步是《盛宴》,那是四五十岁的时候,可能功成名就也可能一败涂地,总之我们对世界己然了解,经历丰富己经获得一定的阅历,有种丰盈与膨胀。第五步是《受难》,体会亲人的生离死别,生命的磨难,理解人生的悲哀,也背负着自己所有的罪责,这可能是到了六、七十岁的人生了。到了《复活》认清了死亡的必然,又向往着回到最初游山玩水的心境,回复到自然而来、自然而归的轮回当中去。

现在,《入梦》己经做完了,还没有上色。整个外形一棵枯树更像一个巨型盆景,有中国山水画的形式感,意境上具有荒凉,荒寒之美,其实也是中国的传统审美。我也放了一些太湖石,太湖石的审美要求具备瘦、镂、皱、透。这组作品也追求这样的审美感,整体来看就如“南柯一梦”,又像“庄子梦蝶”。

陈敬忠 组雕《入梦》局部

让传统在当代复活

雅昌艺术网:这几组作品应该是第一次完整地展出,这样大的体量(作品数量、高度),对空间的要求很高,从开始创作,有没有考虑到这样的大型作品展陈问题?另外,你的作品从题材到语言,都来自中国传统文化,而又在当代的美术馆中呈现,你对传统与当代的关系是如何看待的?

陈敬忠:我创作作品的时候基本没有考虑过能否展出的问题,但作品创作中有个自己虚设的宇宙空间感的场域呈现。

中国传统题材作品及工艺多以把玩、实用为主,或宗教石窟出现,体现出传统时代的生活方式的精神造物式的艺术,而我们当代的生活方式是具有大的艺术空间场域展现,可以更开放,更自由的表达与体验艺术本身。传统艺术精神是没有过时的,而是如何加上我们的人身感悟重新进行表达,并且与大的空间通过展陈进行融合,与现代人交互传统精神才能更具有深刻意义,也可以说才是真正的当代。

徜徉在东西之间的个体思考

雅昌艺术网:你的雕塑语言来自家学的渊源,但不同于传统的民间雕塑,而且和学院的雕塑又有所不同,形成你独特的雕塑语言。在形成作品语言的背后,有你对思想、艺术、语言、技巧的独立判断,在你的过往生活与之相关的经历和经验,有哪些与之对应的事情可以和大家分享的?

陈敬忠:我出生在雕刻世家,爷爷辈开始就从事木雕工艺,父亲擅长传统人物和佛教人物的雕刻。小时候就看着父亲雕刻佛、神、鬼,对常人恐惧的鬼没有可怖心理,觉得好玩。我也在家中耳濡目染中早早开始传统木雕的创作。少年时代跟着父亲到寺庙做佛像助手。寺庙里的绘着“舍身饲虎”“十八罗汉”,看着僧人供佛念经对佛教的感受印象深刻,也有了自己的认识。

真正学习阶段却没有学习雕塑,而是科班里进行系统的中国山水画学习,当然也是当初阴差阳错没能读到自己向往的雕塑专业,但却因祸得福给自己的艺术生涯带来更大的收获。没有专业学习学院雕塑避免了我技术上对创作的捆绑,放的更开,而山水画的学习却在艺术审美上给我的雕塑创作充实了非常多的表现维度。

毕业后从事欧美工艺品开发的工作近7年,对西方耶稣、圣母,鬼节、复活节等等西方文化有了感知,也被朋友教徒带去体验礼拜,体验信徒之间的手足情深,这些经历也让我把第二部“入梦”加入了东西方宗教内容的思考。

鬼的形象选择没有种族性,更具有一种纯粹的人的隐喻,艺术语言更为单纯。在作品里,鬼就是人,而艺术就是思考人自身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陈敬忠 组《入梦》局部

深入生命的往事

雅昌艺术网:在你的记忆中,是否有深入生命的往事?

陈敬忠:在我成长过程中,对我艺术创作影响最深的莫过于十三岁时和父亲一起去永安云岩寺做佛像的经历了。我记得当时我们和一个叫文法法师的和尚住在一个屋子里,文法法师四十多岁,听说离婚后就来当和尚了。每天很早他就起来去念经,我一听到念经也跟着起来,偷偷躲在大雄宝殿的柱子后看着和尚围着大殿边转边念经。每次文法法师看到我时总会给我一个微笑的眼神。午休时他总是盘腿打坐,我看着觉得好玩,也照样学着做,可是脚总是放不上去,文法法师都会耐心的帮我,我觉得很痛,他告诉我“闭上眼睛就不会痛了”。回想那种状态真的非常奇妙。

还记得在寺庙里有个又象小厅又象走廊的地方放了很多佛经,文法法师总在那里看,也常翻着佛经告诉我“静坐当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还有“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这些话在我幼小的心灵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包括他解释给我听的话到现在都还记忆深刻。或许在寺庙的生活还是有着几分空虚,所以他总爱和我这个不安世事的小孩子聊天。最记得有次他对我说“我们来谈空吧!”于是拿了纸笔叫我写下来,我不懂怎么写就叫他先写。还依稀记得他写道:“我父母生下我就是一个光棍,空不空?人一生奔波,到头来却孤闻寒香,空不空?……。”还写了好几句我不是特别记得了,他写完后我还是不明白什么感觉,最后我写了一个:“我们一辈子都要认真学习,到最后仍然什么都不懂。”写完后我觉得很有意思,想把我们写的东西收藏起来,没想到文法法师却要撕掉,我跑来跑去躲不让他撕,最后还是被他抓住了。我问他为什么要撕掉?他说你父亲看到了不好,瞬间他便点火烧掉了,在化成灰烬的一刻我仍然有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在寺庙里生活的那段时间经常看到有些女孩子哭喊着要出家,但是寺庙的主持不肯收留,我总爱好奇的凑过去看,渐渐的似乎开始明白人为寺庙要留在寺庙里。有次文法法师带我和哥哥一起到河边一条小船上玩,这条河是他最喜欢的地方,他要带我们游览一下,没想到水很大一下子船就漂到河中间去了,我和哥哥心里都很害怕,文法法师镇定自若,很吃力的把小船划回了岸边。文法法师还带我们去寺庙山边一座废弃的高塔上去,塔是螺旋形的楼梯,爬上最高层时能够看到很远很宽的地方。从小一直在父母身边无忧无虑,来到寺庙的第一次感受到一种苍凉孤独的惨淡感。

来寺庙的时候还带着暑期作业,心里想的是可以和老爸出去到处玩,很开心。第一天老爸到我到街上逛逛,还去了公园,记得公园里有个哈哈镜,我看了之后着迷了,陶醉在镜子里面,看到自己变来变去非常有趣,最后弄得自己晕头转向快要吐了才肯罢休。回到寺庙自己还盘算着再出去玩,看老爸好象没什么出去的计划了,又想我们来这里吃人家的住人家的,心里才意识到我们不是来玩的而是来干活的。除了偶尔买些生活用品,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寺庙里度过,帮爸爸打泥巴做佛像,也才知道做佛像的泥巴里面还要放很多植物纤维。晚上都要加班到十一点,因为当时爸爸还在民营单位里工作,要抓紧时间完成好回去上班,这段经历后我才真正开始体会到老爸的辛苦。

几年后,听当年在寺庙旁边住的一个农民跟老爸说,云岩寺已经被洪水淹没了,楼下父亲做的四大金刚也已经消失殆尽,还说文法法师跳水自杀了。当时的住持觉智住持也被人给害死了,似乎是为了寺庙里的权利问题。我想或许云岩寺的毁灭也是因果的显现,或许神明已经无法容忍在六根清净的圣地出现俗世的种种纷争吧。云岩寺一个个在我记忆中活生生的人死了,对生死的思考此时开始在我的思维意识里渐渐显现。

表达生死的问题

雅昌艺术网:你的雕塑对象常是“鬼神”,而表达的却是关于生、死的终极问题,其中有对欲望、痴迷、嗔恨等等的象征性表达。你在塑造这些形象时的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

陈敬忠:鬼神都是对人的表述,人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生死的问题”,我们中国人不爱谈死,而不人是死亡就不可能真正感受生的愉悦。死代表未来,生代表现在,就如阴阳两面不可或缺。欲望、痴迷、嗔恨等是人性,大家都有我也有,过去现在未来也还会有。我用雕塑表达人(鬼)的神性、人性、动物性,来阐述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人性、鬼、死亡是让人恐惧而害怕的,当我在塑造时,是在直面恐惧,长期系列的塑造中,恐惧变成真实与习惯,也就没有恐惧了,心里只剩下爱。爱人爱万物像木心说的“艺术家就是耶稣的化身”,只有耶稣的爱心是最深情的,而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展示一颗慈悲心。佛也如此!

雅昌艺术网:惠安家乡的乡土和在北京之后是否对你的创作有很大的不同?你的作品是否有阶段性的变化?

陈敬忠:去北京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同,真正明白自己就是典型的惠安人。家乡人的勤劳朴实在我身上延续着,南方气候的温暖潮湿四季如春,给我一种浪漫情怀。而北京,四季分明,给了我对“生老病死”、“荒寒、空灵、大气”有了更深度的感受。所以作品也从可爱的名犬雕塑、浪漫的“高山之湖”转向悲悯、荒凉的“入梦”“色戒”“本命”混沌“”独钓寒江“”舍身饲虎“……

结语

陈敬忠往来于南北,厦门和北京的差异让他的工作状态常常保持敏感的状态。他常常同时做几件作品,保持视觉想象的新鲜感。

在他写的一首诗《我就是个鬼》中曾写道:

我喜欢塑鬼,

人鬼情深自古多少未了故事。

因爱,生而死,死而生,

不受人间约束,

让人如痴如醉

……


  • 汉白玉神像佛像雕塑

    佛像神像是任何人都不能侵犯的神圣之像,所以需要永恒的材质诠释他永恒的神圣,以下是博仟雕塑公司创作的汉白玉神像佛像雕塑


  • 铸青铜观音佛像雕塑

    铸青铜观音佛像雕塑做为架上雕塑艺术片被众多机构收藏。


  • 鎏金狮子雕塑

    图为博仟雕塑公司创作的鎏金狮子雕塑,我们大胆创新与以往的狮子雕塑不同,结合了中国龙的元素,全身使用贴金工艺,内部为铸铜雕塑加工制作,更能体现狮子雕塑的威严


  • 石雕佛像

    石雕佛像是中国传统的艺术,佛像通常用来放在寺庙中供奉(后来也慢慢走进老百姓的家中被人单独供奉)


  • 关公雕塑

    关公雕塑是关羽全身塑像的简称。文拜孔子、武拜关公。在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几乎每家都会供奉关公像


  • 铠甲工艺雕塑

    铠甲工艺雕塑塑造的是中国古代时期将士穿在身上的防护装具


  • 观音雕塑

    观音雕塑叫做观音菩萨,又叫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观世音菩萨等​


  • 毛主席雕塑

    毛主席雕塑,或称毛泽东塑像,中国普遍兴建的大多是以毛泽东全身像为标准的人像雕塑,是对毛泽东主席崇敬的表达方式


  • 水泥雕塑价格

    水泥雕塑价格相对于其他天然石头来说制作雕塑的成本来说是最低的,因为这种雕塑的原材料非常容易寻找,就是平常被咱们称之为的混凝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