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艺术门类或艺术流派的产生都和艺术家的思维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态雕塑的产生,深刻地受到生态思维(生态哲学)、生态文化学、生态美学的强有力影响,只有从思维方式上研究生态雕塑才能从根本上弄清它的审美本质。接下来博仟北京雕塑设计公司就来讲一讲生态雕塑艺术创作思维。
1、多元综合的雕塑理念。生态雕塑艺术创作思维打破了线性、单一的思维模式,代之以复合、多维的思想方法,无论其雕塑观念、雕塑材料、雕塑技术都更加具有开放性与灵活性。
生态雕塑艺术创作思维从观念、材料到制作都具有更明显的多元性,其创作者也从个体行为转变为群体或集团行为。
它在审美观念上尊重异质的文化审美差别,强调不同文化、美学的交流和互动,在创作形式上注意借鉴、吸纳不同的艺术样式,承认不同的选择,肯定不同的形式,在多元整合与互补中建立自己的艺术坐标。
2、生态雕塑艺术创作思维强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雕塑家与创作对象之间不再是对抗性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对话式关系。雕塑作品既是对象的人化,也是人的对象化,心与物、客体与主体处于和谐的律动之中。生态雕塑家不再将雕塑看成个体的创作,而是作为实施生态行为的一个载体,它的任务就是为生态的改善服务
3、生态雕塑艺术创作思维已不是纯粹的形式问题和自律性问题,判断一件雕塑作品的优劣更多的是生态文化观念和他律性问题,即生态雕塑必须与它周围的环境或情境相适应。也就是说,生态雕塑的制作、展示常常是置于公共环境之中,它必须与周围的建筑、景观、设施等相互协调,彼此共生。
4、生态雕塑艺术创作思维走出了传统规范的束缚,它不断地与建筑艺术、装置艺术、大地艺术、环境艺术等互渗、嫁接、共融,在吸收其它艺术的过程中,拓展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也就是说,生态雕塑不再以“雕塑”自闭,不再是单纯的雕塑创作与雕塑艺术,它消解了传统的雕塑意识,突破了旧有的艺术界限,代之以多维的生态艺术思维,是一种边缘与综合的环境艺术。
5、生态雕塑艺术创作思维不再局限于狭小的私密空间,而是面向公共空间,带有极强的公共性。所谓生态雕塑的公共性是指雕塑作为一种公共空间的存在形式。生态雕塑的公共性在于消解私密性和个人性,强调艺术的共享,和艺术的民主性、大众化密不可分。生态雕塑的公共性不是一种艺术风格或流派,而是一种社会公众意识和理念在雕塑领域的折射与反映。生态雕塑往往设置于公共场所或领域,对社会公众开放,并被大众所共享。
也就是说,生态雕塑艺术创作思维是民主、开放和面对社会团体或族群的。
生态雕塑艺术创作思维具有广泛的公共理念和社会公益范式,关注大众文化和公众的审美情趣演变生态雕塑的构想、制作和实施都体现了公众的参与性它是在公众的自由交流和相互讨论的情境下完成的寻求公众的关注与认可是生态雕塑公共性的一个重要特征。
生态雕塑艺术创作思维从美术馆走向室外和公共空间,由“架上”走向“架下下”,由以个体创作为中心转向以大众的接收效应为核心,是雕塑艺术的一次重大的变革。
如对生态雕塑艺术创作思维一文感兴趣,可继续阅读生态雕塑美学产生的原因、负离子雕塑艺术的运用、建筑与雕塑绘画、创意雕塑艺术的特点、敦煌建筑门窗的光影与雕塑、敦煌壁画雕塑与建筑、敦煌壁画雕塑的演变、敦煌壁画雕塑洞窟形制与汉式建筑、民俗学的民族性景观雕塑、最新玻璃钢喷绘砂岩浮雕介绍等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