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佛教雕塑自它诞生之日起,就与佛教在中国的流行传播、兴衰、衍变有着息息相关的血肉亲缘,深深地打上了“佛”的烙印,这是因为历史所赋予它的宣扬佛学的社会功用性而决定的。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佛教雕塑在南北朝、隋唐时期盛极一时,这一时期出现了几处著名佛雕北魏建造的云岗西部五大窟与龙门三窟、唐代摩崖造像的代表作—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奉先寺大佛及四川乐山凌云寺大佛等,在艺术的格局上都不同程度地继承了汉画像石的传统技法,外拙内秀,柔中有刚。
以其技法精湛、规模宏大而传世,令人叹为观止。中国古代佛教雕塑隋唐时期中所蕴含的佛学思想呈多元化格局,这是与受当地佛教的发展情况影响分不开的。据《史书》载:当时正是中原佛教的鼎盛时期,学派众多,宗门林立,理论丰富,名僧辈出。隋唐时期形成的佛教宗派主要有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和禅宗,这些宗派的创建过程,是中国僧人对外来佛教的改造过程,也即佛教中国化的过程。
当时的统治者为了有利于自己的统治而大加鼓励佛教传播,大肆兴建寺院,雕塑佛像,所以这时期各地的佛教雕塑宣扬的佛教精神也因门派之别而有所差异。这也是中国古代佛教雕塑开始盛行的时期。
五代时期,南方各国很重视禅宗的活动,意图对自己的统治有所帮助,如浙江杭州烟霞洞的佛教雕塑,就是五代吴越王钱弘椒所造。
宋政权建立后,一反前代北周的政策,给予佛教适当的保护来加强国内统治的力量。虽然宋徽宗(公元1101~1125)时由于笃信道教,曾一度命令佛教与道教合流,改寺院为道观,并使佛号、僧尼名称都道教化,给予佛教很大打击,但不久即恢复原状,所以佛教还是保持一定的盛况以迄于宋末。
宋代的一般佛教徒着重实践的倾向甚为显著,故注重修行的禅宗最为流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宋代的中国古代佛教雕塑自然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五代两宋的中国古代佛教雕塑艺术承袭晚唐的余绪,却又不拘泥于前朝的轨制而有所突破,造像的题材内容大大扩展,塑像技巧也有显著提高。其造型风格以写实见长,丰圆适宜的面相刻划,褒衣博带式的服装,直平阶梯式的刀法,衣褶重叠的层次,运用娴熟自如,且善于刻划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雕塑更具有空间感体积感,大大发挥了雕塑手法的功能,出现了一批既有生活气息,又具有佛道尊严的艺术品雕塑。还有一点,也就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寓禅理于雕塑之中,以不同于前朝的佛学内涵而具独特的审美情趣。
五代两宋遗存的代表作,雕塑方面有甘肃麦积山石窟群塑、山东长清灵岩寺罗汉像、太湖洞庭东山紫金庵罗汉像等。
石雕方面有五代吴越浙江杭州烟霞洞罗汉像(可延展阅读北方石雕介绍)、宋代浙江杭州南山区飞来峰诸刻像、四川大足宝顶摩崖各像等。这些宝贵遗迹,是我们研究五代两宋时期的最好例证。
中国古代佛教雕塑对中国雕塑具有重大意义,可以说中国古代佛像雕塑伴随着中国雕塑的整部发展史,作为专业的北京雕塑公司,博仟直到现在还在对佛像雕塑进行研究创作,希望能够吸取中国古代佛像雕塑的精华结合现代的优点创作出更好的佛像神像雕塑案例。
如对文章主题感兴趣可延展阅读北方汉白玉佛像的发源地、在源头上原始社会的人物雕塑、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美学特征、石雕技艺与风格浅析等精彩文献。
“中国古代佛教雕塑”的10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