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雕塑历史就是陵墓雕塑与宗教雕塑的发展史,所以在中国古墓中发现了大量墓穴雕塑作品。
曾侯乙墓中的艺术珍宝
曾侯乙墓是战国早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
位于湖北随州城西两公里的擂鼓墩东团坡上
出土了大量的珍贵艺术文物
大部分保存于湖北省博物馆
曾侯乙墓是战国早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位于湖北随州城西两公里的擂鼓墩东团坡上。曾侯乙墓呈“卜”字形,墓坑开凿于红砾岩中,为多边形岩坑竖穴木椁墓。无墓道,南北向,墓坑南北长16.5米,东西宽21米,深13米,面积为220平方米。此曾国与史书中的姬姓随国一国两名,始祖为赫赫有名的周朝开国大将军南宫适(括)。曾国是西周初期周天子分封镇守南方的重要邦国。
▼
其中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迄今发现的
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铜编钟
整套编钟数量之多,做工之精细
气魄之宏伟,令人惊叹不已
堪称战国时期青铜乐器的巅峰之作
被誉为“国之瑰宝”
▼
墓中随葬以九鼎八簋(guǐ,音轨)和编钟、编磐为主的礼乐器,遵守了周代诸侯的身份,九鼎八簋应为天子使用,诸侯应使用七鼎六簋,反映出先秦社会严格的礼乐制度在后期已经出现裂缝,以及人们对天地、神明和祖先的敬畏。十二律俱全的64件青铜双音编钟(不包括楚王所送镈钟)、玲珑剔透的尊盘和完整地书写二十八宿(xiù,音秀)名称的衣箱等,体现了先秦时期中国在艺术、技术、天文等方面的极高成就。其中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迄今发现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铜编钟。
全套钟以人、兽、龙、花和几何纹为装饰
采用圆雕、浮雕、阴刻、彩绘等多种技法
以赤、黑、黄诸色映衬青铜本色
庄重肃穆,精美壮观
▼
尊盘
尊高33.1厘米,口径25厘米
盘高24厘米,宽57.6厘米,深12厘米
▼
整套器物纹饰繁缛,穷极富丽
其精巧达到先秦青铜器的极点
尤其是器上镂空装饰
透视有若干层次
▼
系用失蜡法铸造
即先用蜡做模,模外做范
加热烘烤使蜡模融化流失
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一个空壳
再将青铜溶液浇灌至空壳内
就可铸成所需的器物
▼
这一发现,证实了在二千四百年前的战国早期
中国的失蜡法铸造技术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准
▼
编磬
青铜错金磬架,通高109、宽215厘米
磬架施线条流畅的错金云纹
其磬架之精美
▼
鹿角立鹤
鹿角立鹤,鹤长喙上翘呈钩状
引颈昂首伫立,两翅展开作轻拍状
通高143.5、鹤高110厘米。拱背,垂尾
鹤首两侧插有两支铜质鹿角形枝杈
鹤的头、颈和鹿角上有错金几何纹饰
其它部位有铸成和镶嵌的云龙纹
▼
此器造型别致,是一件独具风格的青铜工艺精品
鹤和鹿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
把鹿角插入鹤头
将二者置于一身,可称之为“瑞鹤”
古人把仙人乘车叫“鹤驭”、“鹤驾”
此器出于墓主人棺侧
可能反映了死者成仙升天的思想
▼
青铜冰鉴
这是古代用以冰(温)酒的器具
夏天可以放入冰块
冬天则贮存温水
尊缶内盛酒
这样就可以喝到“冬暖夏凉”的酒。
▼
鉴和尊缶均饰以变形蟠螭纹、勾连纹和蕉叶纹等
此器结构复杂,造型奇特,工艺精湛
是一件具有特殊用途的大型酒具
同时出土两件,造型、纹饰、大小均同
▼
联禁铜壶
壶颈两侧各有一攀附拱屈的龙形耳
器身饰蟠螭纹和内填蟠螭纹的蕉叶纹
▼
建鼓座
▼
曾侯乙墓中用于装饰的古兽
造型古朴、气氛神秘,极为罕见独特
我们会选择收录于正在众筹的《东方雕塑·贰》中
其他细节图片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