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秋
教育背景:
1998-2002年 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2003-2008年 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 本科
2007-2008年 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马娜谢洛夫高等教师进修班
2013-2015年 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学院雕塑系 硕士
奖励情况:
2015-2016年 作品参加“中国姿态”-第四届中国雕塑大展,获得中国雕塑艺术大奖,作品被山东美术馆收藏;
毕业作品《天问》系列获得2016(第十一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获得银奖;
作品参加曾竹韶奖学金,获得提名奖,作品被中国雕塑博物馆收藏;
作品参加北京青年美术双年展,获得二等奖;
作品《格桑曲珍》参加大韵堂研究生作品展,获得优秀作品奖;
作品《木匠强巴》参加“足迹青春”展览,获得二等奖;
作品参加“季风·季丰”2016—美院毕业提名展ZERO零艺术中心艺术汇;
作品参加“暗涌-陌默的回声”学院派青年艺术家联展;
作品参加“中西方对话”深圳(宝图)首届国际艺术年展;
作品参加“莫奥100”馆藏大赏;
作品参加深圳第十一届“见证与共生”展览,雕塑作品发表于深圳商报;
作品参加“城市再知”-2016第二届深圳(坪山)雕塑邀请展;
2013-2015年 作品《丝路》入围2015全国青年美展。作品《朱良玉肖像》被学院、北京市总工会及艺术机构收藏。
作品欣赏
《天问》系列
深埋的诗意来源
在研究生的三年里,我做了很多作品,也去了很多地方。很多的机缘下,西藏,去了不止一次。我的作品某种意义上是以西藏为主题的。为了这次的创作还专程去了两次藏区。可以说这个地方是一个我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它时常出现在我的心里和梦里。西藏挺神秘的。当然这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因景生情,因情生意,因意而有魂魄,因有魂而有诗意。这种灵魂和诗意就像我在我的毕业论文中所写的那样,那是仿佛中世纪骑士精神传统影响下的雕塑作品能给人的震颤一般,是没有任何谄媚之情的崇高感,让人要去平静感受和顶礼膜拜的巨大力量。这个地方,它深埋在我的情感之中,很少被唤醒,不被唤醒的原因就是它离我太近了。这个地方崇高又朴素,那么有人情味却又离我们很远,高高在上像天的镜子。
天不语而四时生,天不语我则事雕与塑如生
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纤尘不容的神境,我所属的天堂,其实就是我实实存在的当下,我活着存在着,有时的我心如刀割,有时的我孤独沉静,有时的我自负狂妄,有时的我放下了却没有能力拿起。就是这样的真实让我满满地感觉到自己。因为胀痛的饱满所以才不停地呼唤自己去创作,做爱与恨,做成长,做生死,做留恋,做祈望,做下去……
做下去就变得简单了,我创作了我的这个系列作品。我盘问着上天,但它并不回答。天不语而四时生,天不语我则事死如生,事雕与塑如生。在它的不言不语之中我仍坚持问,因为问它时我才知道,我活着,就那样切实、毫不诞妄地活着,活在《天问》里。
《天问–启示》2016木、铅、综合材料100×120×60cm
▼
《天问–轮回2》2016-木80×45×45cm
▼
《天问–迷途》2016-木、综合材料-140×80×50cm
▼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木雕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工种,在我们国家的工种分类中为“精细木工”。以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美术品种。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采用自然形态的树根雕刻艺术品则为“树根雕刻”。木雕有圆雕、浮雕、镂雕或几种技法并用。有的还涂色施彩用以保护木质和美化。2008年6月7日,木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喇嘛》
▼
《格桑曲珍》
▼
《藏民肖像》
▼
头像
▼
《卓嘎》
40x50x106cm
梨木-综合材料
2017
▼
《丝路》系列
▼
《诗品》系列
《诗品》系列一
2015
石、铅、铜、木
50×50×120cm
▼
《诗品》系列二
2015
石、铅、铜、综合材料
30×30×30cm
▼
《诗品》系列三
2015
木、铅、铜
30×30×75cm
▼
《诗品》系列四
2015
木、铅、石、综合材料
150×150×200cm尺寸可变
▼
博仟北京雕塑公司拥有4000平米专业雕塑厂房,精湛的雕塑制作工艺,4A级的雕塑设计团队为您服务任何雕塑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