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也是一门在东西方艺术史中都发育得非常灿烂的艺术。尤其是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丰厚广富,数量多,质量高,具备着中国特有的东方艺术的造型特征,成为世界艺术史上耀眼的一只奇葩!
但是,进入20世纪初的清末民初时期,中国的传统雕塑陷入危机之中,那些多附存于山中石窟与寺庙中的雕塑,在修补与破坏并存的状态中近乎被人们忽略遗忘乃至致其涅没毁废。
尤其对那些处于黄山僻岭、人迹罕至之处的古典雕塑(如石窟、寺庙等)更是鲜有关注。但与此同时,以五四运动为契机的新文化运动席卷中国,在西学东渐影响下的新时代到来之时,一大批有志青年在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思潮影响下,远涉重洋,负笈求学,欲以新学洋技改造国故。其中不乏怀揣振兴古老中华艺术梦想的学子们。
学习西方雕塑艺术者虽人数不多,但却走出并成了一批优异人才。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也巨大而深刻!一夜之间,新学普及,东洋与西洋教学模式迅速传播。中国的艺术教育也以一门独立的门科存在。就雕塑而言,1928年生于西湖边上的国立艺术院,即以“雕塑系”为学料建系,招收专习雕塑的学生,而在此任教的教员,则多是源自法国留学的归来者,如李金发、王静远、刘开渠、王子云、王临乙、曾竹韶等,为了使教学保持引自西方的纯正性,该院当时即法国购回170余件古典雕塑的石膏复制品,作为教具、素描、塑造、人体模特写生等,一应俱全,是为传播“法系”教学体系之正始。
1949年之后,中苏成为特殊友谊之邦,艺术同样如此,又一批更年轻的青年雕塑学子被官方派往同样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苏联学习。这批人中以钱绍武,曹春生,王克庆等人为代表。
数年后,他们带回了并不同于法式的雕塑风格。于此前后,苏苏联专家几乎承包了新中国建设的方方面面。如以中央美院为教学点的苏联家主导的“雕训班”,又陆续为来自全国各地多多所美术学院培养了一批“种子式”的人才。
上述来自法系与苏系的学术因素,几乎构建了新中国之后、乃至至今仍在沿习的雕塑教学模式。客观地说,引进西方教学模式是时代之需的产物,也是与中国整体文化变革相一致的流之驱的产物。
它的确为古老中国带来了别样的艺术手法与科学数学的方法与观念,也为积弱式微的中国本土雕塑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待续)-陈云岗
作为专业的雕塑公司,我们希望运用最用心的雕塑设计理念,设备最齐全的雕塑厂,最精致的雕塑制作工艺,为各大高校创作最优质的校园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