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年雕塑-雕塑家王内合

雕塑家王合内王合内 (1912.4—2000.1)原名ReneeYunne-nikel。女。中国籍法国巴黎人。擅长雕塑。1927年考入法国尼斯国立装饰美术学校雕塑专业,1933年毕业于法国尼斯国立图案学校,1933年至1936年在法国巴黎美术学院学习雕塑。

王合内 (1912.4—2000.1)原名ReneeYunne-nikel。女。中国籍法国巴黎人。擅长雕王临乙、王合内夫妇在北京王临乙、王合内夫妇在北京塑。1927年考入法国尼斯国立装饰美术学校雕塑专业,1933年毕业于法国尼斯国立图案学校,1933年至1936年在法国巴黎美术学院学习雕塑。1937年初来到中国,适值抗日战争爆发,随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颠沛流离于浙江、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1949年后受聘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1955年加入中国国籍。195王合内作品王合内作品(4张) 7年曾与萧淑芳、宗其香、李斛举行4人作品联展,作品《雪豹》、《小鹿》等受到好评。1958年为北京民族宫创作大型浮雕。随后又创作《儿童团放哨》、《妇女队长》等作品。1978年以来连续创作《杨开慧》等革命先烈雕塑像,解放后任教于北平师范大学工艺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历任教员、副教授、教授。作品有民族文化宫浮雕《东南少数民族》、《向警予》、《杨开慧》、《维吾尔老农》、《女生产队长》及各种动物雕塑,如《黑豹》、《虎》、《野牛》、《鹿》、《羊羔》、《猫》等。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山马》1984年获第六届全国病态展览荣誉奖。雕塑家王合内的向警予胸像

一、西学

1908年,王临乙生于上海一个中医世家,自幼喜爱美术,16岁考入上海美专,并师从早年留英油画家李毅士。1927年,正式跟从徐悲鸿学习绘画,1928年底,经徐悲鸿争取,王临乙获官费留学名额,远赴法国并转习雕塑。1929年初,他顺利考取里昂国立美术专科学校,由于考试成绩优异,校方将王临乙直接转入三年级插班学习。在校期间,王临乙屡获奖励,第一件雕塑创作得到法国雕塑大师布德尔的赏识,并与其交换作品,成为一段传世佳话。两年后,王临乙以优异成绩于里昂美专毕业并转赴巴黎。1932年,王临乙以雕塑考试第一名的成绩正式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当年最负盛名的亨利·布沙尔雕塑工作室,巴黎美院档案室至今还完整的保留有王临乙当年的学籍与考试记录。除了王临乙以外,中央美院雕塑系另外两位留法教师滑田友、曾竹韶也是毕业于布沙尔工作室。但是在二战期间,布沙尔出于善良的初衷,接受贝当政府应召,以法国艺术家组织负责人身份赴德国解救被德军俘虏的法籍艺术家,不自觉的搅进了政治漩涡,1945年受到法国新政府清肃,在即将退休时遭到学校除名,令人唏嘘、遗憾。雕塑家王合内的小鹿动物雕塑

在法留学期间,王临乙与常书鸿、吕斯百、刘开渠等在巴黎共同发起并成立了“中国留法艺术学会”,还曾协助徐悲鸿在巴黎举办中国近代绘画展。王临乙率真的为人与统筹细致的办事能力,给徐悲鸿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发现了王临乙身上除了非凡的艺术才能外,还有出众的管理与处事能力,这也为日后力主王临乙出任中央美院总务长打下了伏笔。

1933年,王临乙在巴黎春季沙龙展览会上邂逅同在巴黎美院雕塑系就读的法国姑娘,美丽善良的合内·尼凯尔(Renée Yunne-Nikel), 她十分仰慕这位中国学长的艺术才华与出众品格,在此后交往中彼此日渐生情,相知相爱。合内生于阿尔及尔,兄妹三人,她是父母宠爱的唯一女儿。1929年至1933年,在国立尼斯图案学校学习雕塑和绘画。1933年考入巴黎美院,进入雕塑工作室学习。由于当时中国正处于最积弱的历史阶段,时局动荡,民不聊生。出于对女儿未来生活的担忧,合内的父母此时强烈反对她与王临乙的交往。1934年春,迫于家庭的巨大压力,她被迫离开巴黎美院,回到法国南部的尼斯,继续在之前的图案学校学习雕塑。虽然身处两地,但并没有将他们的心分开,合内的父母在得知他们是真心相爱且义无反顾的实际情况后,同意在王临乙谋到正式工作后方可与女儿结婚。

1935年春,王临乙从巴黎美院顺利毕业并即刻回国。同年,合内从尼斯重返巴黎美院继续学习。1936年底,时隔近两年后,王临乙带着曾经许下的爱情诺言和国立北平艺专雕塑教授的聘书从中国重返巴黎,合内的家人也被他们忠贞而坚定爱情所打动,终于同意他们结婚。1937年1月13日,王临乙和合内在巴黎市郊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合内·尼凯尔正式改名为王合内,并终止巴黎美院的学业,同王临乙回到中国。

二、南迁

1937年2月,王临乙、王合内夫妇回到北平不足半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7月14日王临乙便携新婚妻子赶往上海躲避战乱。然而战火蔓延迅速,8月初日军已兵临上海,淞沪会战开始。10月,王临乙夫妇被迫再次逃离上海,年底又转至湖南沅陵,与赵太侔校长率队南迁的北平国立艺专会合。不久之后,杭州国立艺专的师生也西迁至此。1938年2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将北平艺专与杭州艺专并校,合并后改称“国立艺专”,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开始了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因此,今天的中央美院(前身为北平艺专)和中国美院(前身为杭州艺专、浙江美院)的校史在这一时期是重叠的。

在国立艺专迁徙办学的途中,他们颠沛流离,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与凶险,特别是对于刚到中国,不懂中文、人地两疏的王合内来说,更是难以想象的,一路上目睹了积贫积弱的中国,到处是满目疮痍的惨状,即使如此艰辛与困苦,她也未曾选择离开。从当年拍摄的照片上能看出,本来就十分苗条的王合内,这一时期更是明显消瘦很多。据他们的学生孙家钵回忆说:“在1960年代的困难时期,我们都有牢骚,王合内先生听后十分不悦,极其认真地对我们说,‘你们是不知道旧社会的样子!’。他们此行(南迁)见识了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村的极端痛苦的情景。” 1940年初,国立艺专终于到达抗战陪都重庆,王临乙夫妇开始一段相对稳定的教学、创作、生活时期,直到抗战结束。

自1937年秋,北平艺专南迁,杭州艺专西迁,到1938年两校合并西迁,再至1946年夏秋两校各自回迁复校,共历时九年,行程近八千公里,经停校址近十处,这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绝无仅有,在世界教育史上也属罕见。王临乙一直跟随学校到处迁徙奔波,除了有两年时间暂时离开学校进行创作外,在学校从事教学工作长达七年, 并长期担任雕塑系主任,主导雕塑教学与管理工作,曾经拒绝陈立夫的约请出任国立艺专校长。他是艺专南迁时期执教最长的教员之一,也是唯一同时担任过北平艺专和杭州艺专雕塑系主任的一位,更是北平艺专13名南迁教员中唯一坚持到最后的教授。

三、建校

1946年,徐悲鸿受国民政府教育部委派赴任国立北平艺专校长,主持复校事宜,同年即在北平东城东总部校区基础上复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徐悲鸿通过各种努力,广纳群贤,汇集了许多国内最优秀的艺术家前来任教。1946年8月,王临乙接受徐悲鸿的亲笔聘书,携夫人王合内北上,赴任北平国立艺专雕塑系教授兼主任。这次回归,距1936年他初聘北平艺专,整整过去十个年头。

1946年底,王临乙夫妇在北平东城区洋溢胡同35号购置了一个私宅小院,从此安家北平。此地离当时位于东总部胡同的校址很近,许多艺专教师也都在此聚集,如沈宝基、宋步云、冯法祀、艾中信、孙宗慰、李桦、董希文、宗其香等都住在洋溢胡同。王临乙夫妇在此居住了近半个世纪,直到1994年秋,王临乙夫妇将此处宅院,包括近二百平米的十二间平房连同二百多平米的院子一并捐给了学校后,搬入使用面积约70多平米(建筑面积95平米)的中央美院宿舍楼房,此是后话。雕塑家王合内的向警予雕塑

1949至1952年,是国立艺专到中央美院的过渡时期,也是老美院新校园重要的基础建设时期。听多位美院老教师讲过,教务长吴作人和总务长王临乙是当年徐悲鸿建院时的左膀右臂。王临乙当年参与了几乎所有中央美院基础建设的设计与改造工作,如老美院的教学主体建筑“U”楼画室,以及北面雕塑系的平房天窗教室就是王临乙主持兴建和设计改造的。虽然当年的教室并不气派与奢华,但是这些天光教室的光线与法国巴黎美院画室如出一辙,柔和的天光均匀地洒在每一个雕塑台上,教室每个角度都是那么的有画面感。笔者在校尉胡同中央美院老校址雕塑系就读时,使用的包括雕塑台、雕塑架、浮雕架、雕塑转盘、泥箱等所有教学用具, 都是当年王临乙建院时亲自设计、置办的。虽然略显陈旧,但相当实用。当时没有比较,也就没有格外留意它们的好处,日后才察觉到,这些“旧货”比后来花大价钱添置的许多“新物”更合理耐用。可惜,经过学校后来的两次搬迁与数度设备更新,至今那些旧家当早已经荡然无存。

四、迫害

由于当年王临乙负责主管学校的基建与财务工作,在建国初期的“三反运动”中受到诬陷和迫害,被免去所有职务,并遭到隔离审查与人身攻击。期间,王临乙曾经割腕自杀以示清白。历经数月查无实证,徐悲鸿院长也抱病向文化部书面陈词,王临乙才得以无罪释放。虽然生活待遇恢复,但是行政职务并未复原职。正值44岁盛年的王临乙遭受到人生最大的一次打击,不但落下沉重的精神包袱,也从此患上了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影响终身。雕塑家王合内的鲁迅胸像

和那个时代许多知识分子一样,王临乙身上有典型的旧式文人气质,因循的还是旧时代的行为处事习惯,因此,在特殊的历史年代里,正是批判与改造的对象。王临乙性格孤傲,为人耿直,自尊心强,加之其出身、留学经历以及特殊家庭(法裔夫人)等所有这些,似乎与其遭遇不无必然联系。

由于参加纪念碑创作工程 (1952~1956 年)和出访东欧(1957年), 王临乙侥幸躲过接下来的知识分子改造以及“反右”运动,但1966开始的历时十年的“文革”却未能幸免。在他们夫妇的遗物中,留有大量文革中被迫书写的思想检查、历史问题交代等文字材料。可能是出于对那段历史的恐惧,对以后的生活隐忧,亦或是担心恶梦重演,他们并没有丢弃掉这些令人痛苦的回忆,而是将这一大批材料认真、完整地保存到最后。文革期间,王临乙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牛鬼蛇神,屡受批判,三次抄家,许多宝贵的收藏、图书以及笔记都在这次浩劫中损毁或丢失。经过一次次的政治运动冲击, 给王合内留下了严重的精神创伤,产生了严重幻听症状,直至生命最后。

五、晚景

相比夫人王合内,王临乙在1950年代以后的创作数量明显少得多。一种说法是王临乙的身体在“三反”时期受到迫害,难于恢复正常的艺术创作。也有一种说法是他不适应后来的创作气氛,与其忍受创作苦闷不如避而远之,这与他耿直的秉性和艺术理念与现实的政治气候相冲突不无关联,值得深思也耐人寻味。建国后,王临乙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当中,不但是雕塑艺术家,更是当之无愧的美术教育家。他既有宽广的胸怀也有伯乐的慧眼。“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是王临乙教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他将学生比喻成不同的“树种”,且成才标准各有不同。他认为不应以暂时的分数作为成才的衡量标准,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十年才能看到一个人的发展。他这种符合艺术教育规律,长效的教育标准,对时下艺术教学中普遍出现的应试教育、急功近利和量化评判标准等种种现象,有所启示也值得深思。

1976年秋,十年“文革”结束。1978年,中央美院恢复招生与教学,这一年王临乙正好70周岁。王临乙、滑田友、曾竹韶等三位留法老先生分头负责雕塑系研究生与留学生的教学工作。虽然,王临乙捱到了“拨云见日”之时,但是经过这场浩劫,他的身体已大不如从前,“三反”时期落下的疾病至此愈发严重。此后,因帕金森症引起的双手抖动也愈加厉害,已经难以完成正常的艺术创作。

1984年7月,王临乙、王合内、滑田友、曾竹韶等一道退休,并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局、北京市教育工会颁发的从教三十年荣誉证书。但是王临乙退而不休,仍然担任中央美院雕塑系辅导外国留学生的教学工作。王临乙自1936年执教国立北平艺专至1984年退休,六十余年几乎没有离开过教育岗位,是中央美院雕塑系同时代留法老教授中任教时间最长、且几乎从未离开过学校的一位,他将其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雕塑事业以及美术教育事业。王临乙临终前曾突发感慨说:“我能够看到香港回归的那一天,也就死也瞑目了!”王临乙是那么的热爱他的祖国,尽管曾经遭受过那么多痛苦、不公与屈辱,但是他义无返顾,无怨无悔。雕塑家王合内的宋庆龄和小朋友人物雕塑

1997年7月16日,王临乙因突发肺炎,经抢救无效,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享年89岁。自1937年结婚,至1997年王临乙去世,王临乙、王合内夫妇共度60春秋,相濡以沫、不离不弃、荣辱与共,厮守一生。两年后,2000年1月24日,王合内病逝,享年88岁。王合内在中国生活工作了六十多个春秋,把人生中几乎全部的情感都奉献给了他的爱人、艺术和中国。王合内曾经动情地说:“在那里,我有过痛苦,也有过欢乐,在那里,我看到了一个新时代的诞生。无数英雄为了他们崇高的理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一切都深深地印在我心里。我爱法兰西,我爱中华,她们同样占据着我的心。我对于自己的一生并不后悔,尽管对一个年轻、软弱的女子来说显得那样艰苦!”

尊二位老人的遗嘱,他们所有遗物,包括房产、雕塑、绘画、家具、物品等一并无偿捐献给中央美院。

作为专业的雕塑公司,我们希望运用最用心的雕塑设计理念,设备最齐全的雕塑厂,最精致的雕塑制作工艺,为各大高校创作最优质的校园雕塑。

佛像神像雕塑公司案例图片 大型佛像神像雕塑价格 佛像神像雕塑厂家推荐 佛像生产制作厂家

名人肖像雕塑创作 人物肖像雕塑价格 人物肖像雕塑厂家 人物肖像雕塑设计

校园文化雕塑设计制作 校园景观雕塑价格 校园雕塑公司作品图片

城市广场雕塑设计效果图 城市广场雕塑公司 城市广场雕塑厂家 城市广场雕塑价格 城市雕塑资格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