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莎莉花园深处,我曾经遇到了我所爱; 她走过莎莉花园,迈着纤弱冰雪的双足。
王芃,女,中国雕塑学会会员。1971年6月出生于北京。1991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199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作品曾经发表于《亚洲艺术》、《典藏》、《艺术家》、《当代美术家》、《今日中国》、《中国当代艺术》、《雕塑》等杂志及《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中华文化报》、《南方周报》等报刊。
她叮咛我爱要爱得轻松,恰似新叶萌芽在树梢; 那时我年幼无知,心不同往无灵犀。
野地中小河边,我与所爱伫足停留,我倾斜的肩头,搭着她雪白的手儿。 她叮咛我活要活得放松,恰似青草发旺在堤岸;
那时我年幼无知,如今含泪空怅惘。
自由灵动,纯净含蓄。她的作品如同诗歌,来源于生活,与心灵同工,她凭着对艺术的痴迷与执着,抱着真诚的态度来创作,在喧嚣浮躁的环境中,持守自己的理念,探索和追寻自己的初衷,以与众不同的雕塑形态打动观者,引起共鸣。她的作品直指内心,将人类自古恒常追求的初心,以率真直观的表达手法呈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她就是本期雕塑人物——王芃。
王芃,1971年6月出生于北京,199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注:本文编选自《雕塑》杂志2017第6期 [特别关注]——王芃访谈 )
问:在你的雕塑作品中,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某种谐趣、灵动的精灵气质,而这种突破了红尘束缚,令人精神欢愉的自由灵感,是怎样被你捕捉到的?
答:在我的艺术灵感世界中,有许多特质和审美取向与爱尔兰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叶芝所创作的诗歌中的情怀相暗合。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如民谣《莎莉花园》,这首歌曲也是我所喜爱的。
这其中存在某种具有普世性质的审美表达共识,这种内在精神语言的诠释手段,通常都是以某种抽象的、乌托邦的、社会性的、间接性的经验交流中予以呈现。对于作品中的形象捕捉的方法,我实际经历的不是通过眼睛,而是通过心灵。在我的雕塑创作中,从来不用模特,而是把平时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某种从灵感而来的特殊形态存在心中,然后根据内心的感受。从某些特定形象中予以深化和拓展,再将这些形象顺其自然地用雕塑手法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