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环境雕塑应该波动人们的心弦

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来,具象写实性雕塑手法由欧洲传入我国(欧洲此时已有多种雕塑形态,唯这种手法在中国的生长可视为当时我国社会需要的选择)。由此,我国才有了现代意义的环境雕塑。此后的近60年间,国内的环境雕塑内容基本上是“瞻仰领袖、纪念英烈劳模和缅怀古人先贤”及“摆场景讲故事”两类。这样的雕塑题材和主题内容,大多具有明显的社会意识形态痕迹和政治性,是立体化的政治教科书。这些环境雕塑在革命和建设年代,发挥了很好的鼓舞民心士气、发扬爱国情怀和增强工作精神及学习历史、亲临某种场景的认知参与等社会教化的功能。其社会功能和历史作用是勿容置疑的。今后,这种具象写实手法和此类主题内容,必将仍然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社会在改变着。革命和战争、斗争已不不再是社会最紧迫的事情。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社会软环境在催变着一切。信息时代魔术般改变着当下的方方面面,也改变着大众的精神领域。从审美的层面看,丰富的多媒体所提供的繁多信息,使人们眼界大开,精神世界大变。反应在雕塑专业领域,社会对环境雕塑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要求。

环境雕塑应予更多关注的新主题

当下社会现实是大多数人尤其是青年人,已不满足于雕塑仅仅是“记事表功树槽模”“表现情景讲故事”的状态。生活状态的多样化、精神世界的丰富,呼唤着与时代相适应的艺术表现内容

英国哲学家查理狄更斯说:“艺术的意义不仅在论解人世间爱恨疑、生老病死,或构勒自然界的珍奇百态、千种风情,更重要的是传递人类的感受,披露人类存在于大自然宇宙中的价值。”其所言,可理解为艺术要致力于人文关怀,追求哲理和人性,让艺术品激起人们心中的美感,影响人们的心理情绪,陶冶人们的情致情操

曾经的信仰已逝去的当下社会,社会转型期的人们精神彷徨杂乱,许多人迷失了精神家园。社会高度紧张的生活节奏,职场竞争带来的阴郁情绪,社会需要舒缓心态的心灵良药。同音乐、诗、电影等一样,环境雕塑同样应该发挥这样的作用。(我们过去需要的是“黄河大合唱”,现在更多的需要是“小夜曲”。)当然,环境雕塑不负是世界观教科书的责任,更不是“急教药”。不过找对了方向的环境雕塑也应能对纠正人们的现世意识起一定作用。我们关注的是回归艺术应表现的主题的本来应有的常规状态。好的艺术作品应具有永恒性。

环境雕塑表现的主题内涵,应更多的转向艺术本应关注的方面:人在宇宙的生存价值、人的生存状态、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等相关主题方面来。这类主题,更易触动人的心灵深处,启迪、慰籍和愉悦人的心灵。这种主题的表现,应不同于过去写实雕塑那样的直白,而应隐喻式的、启发式的。表现的“节奏”,不应是“叩击”,而应是轻轻“拨动”人们的心弦。

新酒还需新瓶装。新主题需要新的雕塑表现手法和新的表现形式,新的雕塑形态新的雕塑形态

在资讯不发达封闭闭塞的时代,人们主要耳震目染的

是本土、地域的小范围文化的侵淫,视野是局限的,审美的感官是一定程度上遮蔽的。而信息化时代的现在,异国他邦的的新问世的一幅画,一首新歌,一个小诗,转眼就可出现在自己眼前。如果你愿意,每个当代人都可以具备一定程度的“国际视野”。从事与审美有关的行业专业工作者受惠自不必言,从事其他行业的民众审美能力的提高也是非常显明的。从日常器物的选择到着装样式色调的挑剔,皆可看到审美意识的提升。作为艺术领域的公共环境雕塑(城市雕塑艺术,我国30年的实践可谓带领、迎合了整个社会阶层在此领域内的审美水平迅速提高。不少新锐雕塑家为了表现新主题新观念,借鉴西方新的雕塑形式,创造了不少与本土文化嫁接的新样式,更创造了一些新观念雕塑。具象的、抽象的、意象和象征性、寓意性、观念性、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表现主义、后现代主义,多种形式风格及可看作雕塑外延的装置、构成等形态作品大量出现。它们积极探索积累的创作经验,为环境雕塑提供了新形态雕塑表达新的精神内涵的可能性(下面文中用“新形态雕塑”一词来代表非具象雕塑。当然以写实的语言表现,赋予现代的构思理念,也应视为“新形态雕塑”)。这些作品,颠覆了原因的传统雕塑概念。一部分人对“新形态雕塑”的一时不理解不接受,“这也是雕塑”?无须过虑,社会在发展,“新形态雕塑”必将成为环境雕塑的主流。国内“觉悟”比较早的城市,已逐渐出现了这样的局面。

但需要说明的是,前些年建置的一些以不锈钢材质为主的现代感的雕塑,多以几何形态相结合,方块圆球加线条,表现主题多为“奋进”“开拓”“拼搏”等。这其中虽然也出现一些好的作品,在新的雕塑形态新雕塑语言方面提供了

些积极有益的探索,为“新形态雕塑”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但从数量上看,多数作品存在思想内容上有或重或轻的标语化倾向(与“大跃进”时期的“壁画”和文革时期的美术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雕塑形态过分张扬、夸饰、表面化”。形体处理也多堆砌组合、生硬拼凑,让人感觉牵强、繁杂、流俗、浅薄和概念,少有审美感。这样的“新形态雕塑”难以与人产生真正情感上的沟通和触动,不但没有美化环境陶冶人们的心灵,反而成为环境中的视觉污染源。出现这些雕塑固然在雕塑的转型期是难免的,应当允许多样的探索,但交过“学费”之后,这样的雕塑应该在专业工作者手下逐渐绝迹才是正途。这段雕塑史上的教训是应该永远汲取的

雕塑的主题内涵如何拨动人们的心弦

习惯了写实性具象雕塑创作的作者,应当转化传统构思思维,从表现场景、动作和气概的直观做法,构思营造主题应规避社会上人人皆知的“常规主题”,不要那种标签似的

看一眼即明白的直观表现。而应以从个人对客观世界,对社会、生命的独特体验感受,个人理解的人性和哲理,个人对空间的理解,个人对万物的感觉意念情感出发,通过“新形态雕塑”雕塑语言的表现,以含蓄、暗示、曲折隐晦的方式表露作品的精神内涵。不需要“贴标签”,而要“启发”。“新形态雕塑”让受众欣赏时,应提供更多更宽泛的心理思索指向。允许受众“胡思乱想”见仁见智。

人对造型艺术的心理审美体验,源于客观物象的形态美、涵意美与欣赏者发生共鸣和切合,正所谓“外师造化,中得新源”。新源即心理共鸣。审美能力人人皆有之。但社会处境、教育因素及悟性不同,同一件雕塑的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的“共鸣”。现代艺术存在的意义正在于此,它比过去的具象艺术为大众提供了更宽泛的审美领域,给不同的人以更多的从自身体验出发的想象空间和联想。

这就要求,雕塑的主题思想内涵应是含蓄的。人的审美体验有生活经验积累的理想成分,但更大的成分是此时此景的感性情感活动。作者必须为作品的受众提供领略、思考联想及再创造的心理空间,这样才易使作品与观众发生情感共鸣。

在主题内涵上制造更多的暗示、指向和诱惑性。如果把要说的意思表达的太过直接,内涵让人一览无余,就如一杯白开水,淡然无味,用作者自己的体验硬塞给观众,观众就有冷漠感,难以产生审美体验。

悬念、联想是不可少的。一点不“暗示”,就不能给观众以审美意识流以方向,让人全然不知言之何意。

缘于此,我们可否这样来尝试环境雕塑的构思和表现

把世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从物象上加以组合,使之变为可能。可以把本来正常的事物加以否定,把通常的规律和情理加以艺术的扭曲,使人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人们在面对此景时往往将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接,试图从中找到联系。这自然就会使作品产生对观众的诱惑力。石头可以柔软弯曲,没生命的器物賦予生命物的动态,都能让人忍俊不禁,浮想联翩

可以把世上的抽象意念、旋律、规律、哲理,以物象存在的方式展现出来,使观众把作者所提供的“认知”加以个人体验的丰富,从而产生认同感。如果能暗合观众某些平时有感觉又没认真思索的“理解”,他此时将会有“心有灵犀”之感。隋建国的“木棍每日蘸油漆”的“艺术”活动,让人们产生时间和过程认知的联想。

可以把两种以上在客观中“不搭界的”物象组合在起,让观众寻找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可以把某些偶然发生或不被人注意的事物,以常态的物化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引起大众对此类事物的关注和审视。可以把微观物象放大,让人们视觉难以窥其全貌的事物,以

入微的揭示冲击人们的视觉经验,产生新奇感可以把本来似乎不美、丑陋的和残缺的事物,转换审美观加以艺术的表现,使之其以美的形态展现在人们面前,让观众惊惘之余,重新思考这件事物本身,重新考量自己的认知能力,从而重新思考社会和人生。如杭州的“残荷”雕塑可以在物象上“制造”残缺,可以把物象原有结构重新打乱重组,使之形态与常态拉开距离,令人感觉陌生,继而与生活原型寻找共性,“逼人”思索,产生审美心理活动可以打破、扭曲自然物象存在的客观空间。有时间概念的内涵的,可以转换空间。“歪曲”时空,有时可使作品达到令人惊异的作用总之,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与方法,把受众的愉悦、放松、意、惊诧、怀疑,神秘、缓解、波动等“正面性情感”巧妙的调动出来。触动人的心灵,拔动了人们的的“心弦”,使作品与受众产生情感共鸣,激发感动、感染、净化、反思、顿悟、诱感等情确定了欲表现的内容后,我们要做的是以什么元素和形态,以什么样的材质和形式,怎样与环境相切合,以什么样的表手段恰到好处、恰如其分的去实现它。

博仟北京玻璃钢雕塑厂,为您提供最专业的服务,能够制作优质的玻璃钢卡通雕塑,并且拥有先进的北京不锈钢雕塑加工设备。

除了拥有专业的玻璃钢加工厂房,我们还配备专业的铸造熔炉,为您提供美妙绝伦的北京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并能够承接大型的北京铸铜雕塑加工制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