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酥油 内蒙古铸铜雕塑

2017年02月09日 作者:博仟内蒙古铸铜雕塑分公司

《捣酥油》内蒙古铸铜雕塑立于内蒙古达茂旗,高2米,由博仟铜雕塑厂家制造。表现的是蒙古妇女们提炼酥油等奶制品的动势,表现内蒙人民的辛劳精神。

每年的7、8、9月,西藏高原草肥水美,气候宜人,正值膘肥体壮的母畜产奶的旺季,是提炼量多质佳酥油的绝好时机。

《捣酥油》内蒙古铸铜雕塑就摆放在那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灿烂的阳光洒满了牧场,肥壮的牛羊悠闲自得地啃食着青草,远远望去,似珍珠玛瑙,星罗棋布;似片片云朵,飘来荡去。

好一派安谧、宁静的高原风光,令人心旷神怡。《捣酥油》内蒙古铸铜雕塑表现了一位妇女正在家里、帐篷周围,从事提炼酥油等奶制品的劳动。

提炼酥油俗称“打酥油”,工具比较简单:一只酥油桶,《捣酥油》内蒙古铸铜雕塑使用雕塑铜雕的方式表现一个盛有适量水的大盆。

当设计《捣酸奶》内蒙古铸铜雕塑时发现实际上酥油铜是整个雕塑中的重点符号,酥油桶实际上是木制的,由三部分组成:

(1)木桶,高及人胸,有近五分之一坐入与桶外径相差无几的土坑里。桶身上下等粗,外围上、中、下各部分别用金属箍或竹、藤箍、牛皮箍等箍紧。

(2)“甲洛”,一块比木桶内径略小的厚木板,上面掏有三角形或方形的五个孔,其中四孔均匀地分布在木板的各对称部位,中间的方孔上固定着一根一握粗、直、高出桶1尺左右的木棍。一般情况下,“甲洛”总是插在木桶里的。

(3)一与桶外径相等的木盖,“甲洛”柄从中央的圆孔中伸出。木盖反面固定着几根木条,使之更稳定地盖于桶上,以保持桶内洁净,酥油桶虽大小不一,但一般都能装60—80斤奶。

每逢早、晚,妇女们把滤净的鲜奶倒入酥油桶里,使之略微发酵,如发酵差,可加些温水。

打酥油通常由一位妇女承担,遇体弱多病或年老体衰者,也有两人同时操作的。打酥油时,两手握住木柄,用腰、臂以至全身力气,压“甲洛” 下沉,触及桶底;旋松手,任凭浮力又将其缓缓托起。如此周而复始,反复近千次,酥油才从奶中分离,浮于表层。这时,操作者精心、仔细地把酥油捞起,把粘在桶壁上的油点粘出,一并放入盛凉水的大盆里,而《捣酥油》内蒙古铸铜雕塑就是很好的将上述劳动动势生动表现出来。在凉水中用两手反复捏、攥,直至将酥油团中的杂质——脱脂奶除净为止。

人们习惯将酥油拍成扁圆或方形的坨团。夏季一桶奶能打出酥油3—5斤。待酥油坨积多时,男人们将其揣进泡软了的小牛皮或牛羊肚儿中,缝好,以便于保存和运输。

打酥油的劳作虽然单调、枯燥,但却需技巧,费体力。你想想,硬是把80斤的奶水从桶壁与木板间隙及木板的四个孔中挤压出来,得需多大的压力呀!在设计《捣酸奶》内蒙古铸铜雕塑时我们也曾亲自体验,握住本柄,用尽全身的劲儿,才使“甲洛”晃晃悠悠地“逛”至桶底,第二次再触,却将奶泼出许多。要把握好这个“度”还真不易呢!可见内蒙古妇女的勤劳态度,指导广大妇女学习。

酥油,是藏族食品之精华,高原人离不开它。 酥油是似黄油的一种乳制品,是从牛奶、羊奶中提炼出的脂肪。藏区人民最喜食牦牛产的酥油。产于夏、秋两季的牦牛酥油,色泽鲜黄,味道香甜,口感极佳,冬季的则呈淡黄色。羊酥油为白色,光泽、营养价值均不及牛酥油,口感也逊牛酥油一筹。酥油滋润肠胃,和脾温中,含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颇高。在食品结构较简单的藏区,能补充人体多方面的需要。 酥油在藏区用途之广,功能之多,如非亲自目睹,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有一本书书名就叫酥油,讲述了作者觉迟根据自己零五年后在藏区草原义工支教的经历,充满感情地写出了一个既绝望而又美丽的故事。书中的梅朵千辛万苦来到深山草原,把全部的热情和爱留在这里。从一个如花美眷成为一个百病缠身的女子。为了那一个个寻找出来的孩子,为了那斑驳残破的碉楼学校,为了给流离失所的孩子们一个庇护所……

人们对于味道的记忆是最长久的,内蒙古的人们看到酥油尝到酥油肯定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到那广阔的草原,那美丽的毡房,毡房旁仿佛站着年迈的母亲为他们制作着美味的酥油茶。。。。。

而《捣酸奶》内蒙古铸铜雕塑也是希望通过雕塑的语言表现思乡之情。

内蒙古的美食非常多,酥油只是其中一种,而除了饮食,大西北还有很多其他的元素,比如沙漠之舟骆驼,可以继续欣赏博仟不锈钢雕塑制作厂创作的《西域往事》;博仟砂岩雕塑厂家创作的《楼兰姑娘》等优秀雕塑作品。

联系博仟雕塑

  • 博仟雕塑公司地址:宋庄60艺术区
  • 总机 18513349844

  • 全天7*24小时服务
  • 25043319@qq.com

北京雕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