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礼仪之邦大国,最具代表性人物就是孔子,从古至今孔子像雕塑千奇百怪,大多孔子像雕塑多为孔子身着长袍,拱手而立的孔子行教像。但现在为止也不能确定孔子像雕塑真实相貌。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华夏族,孔氏,子姓,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所以孔子像雕塑多为校园雕塑的首选。
塑造孔子像雕塑了解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鲁襄公二十二年(庚戌)八月二十七日(儒略历西元前551年,格里历西元前551年9月28日)申时在山东曲阜诞生。原籍河南商丘,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后宋国人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hé)。孔子六世祖孔父嘉在宫廷内乱中被华督所杀,其子木金父为避难逃到鲁国邹邑,以其父字为孔我氏。相传孔子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撰写《春秋》。
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论语》。
孔子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一看到孔子像雕塑即代表了中国的儒家文化。
孔子主要思想主张:“仁”(孔子的思想核心)、“德”(以德教化人民)、“礼”(以礼治理国家)。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编纂《春秋》、修订“五经”,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世界各地都有孔庙祭祀孔子。
塑造孔子像雕塑必须要有人物原型,翻阅大量史实资料,汇总了孔子的真正相貌。
在齐鲁大地和东北这片黑土上曾挖掘出许多汉代存留下来的墓室壁画,由山东省博物馆收藏的东平汉代墓室壁画就是其中的代表,壁画上刻着的“孔子见老子”的故事似乎向世人还原了2000多年前孔子的真实相貌。
图:2007年山东东平发现了汉墓壁画《孔子见老子》。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
2007年10月,山东省东平县城区内商城建筑工地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汉代壁画墓。在清理过程中共发掘汉代墓葬18座,其中包括一些较为丰富的陶器、铜器和铁器等,发现壁画的墓葬编号分别为1号墓、12号墓、13号墓。
其中1号墓壁画最为精美,门楣、墓壁绘有宴饮、舞蹈、谒见等场面的人物形象40余个,色彩艳丽,生动传神。其中,一幅“拜谒图”尤为生动,画面中三位身着黑袍者居右面左,为首一人佩剑躬身,头微扬,双手拢于胸前作行礼状,身着绿色袍服者居左面右,双目微垂,欣然受礼。
图山东嘉祥曾出土的东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中立小孩为项橐
很多学者从画面构图和人物动作推断,认为此壁画表现的是历史故事“孔子见老子”的场景。这幅存世两千年左右的孔子画像,为研究这位古代先贤圣人的实际形象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现在很多孔子像雕塑也也由这张古画像作为创作原型。
孔子到底长什么模样?两千多年来世人一直没有定论。根据这幅孔子壁画像,孔子研究专家认为,在当时的老百姓心目中,孔子就是一位普通布衣学者。
关于孔子的形象,一般认为较为丑陋,后世根据历史记载概括为:唇露齿,眼露睛,鼻露孔,耳露窿,奇丑无比。此处孔子绘画像与历史记载较为相符,亦是容貌较丑,为一老者形象。
图为孔子夫妇楷木像,相传是子贡在孔子去世后,为追思孔子而雕刻。是孔府世代相传的传家宝。
虽然容颜不佳,似乎也可透露出他“眉有十二彩,目有二十四理,立如凤峙,坐如龙墩……身长九尺六寸,腰六十围”以及“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圣人形象。
近代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春秋时代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一文中澄清了这样一个事实:“到了汉朝,真是闹得不成样子了。我们只要把纬书翻出一看,真是笑歪了嘴。他们说,孔子身长九尺六寸,人皆称他为长人……”孔子有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人。在他死后,他的弟子子贡、宰予等记载了孔子的诸多行为和言论,但对他的相貌却讳莫如深。所以这就可能引出一个现实问题,孔子可能是历史上最丑的老师。
图为唐代“画圣”吴道子所绘《孔子行教像》,目前为流传最广的孔子画像。也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孔子像雕塑原型。
各种画像中的孔子也在漫长的历史中实现着身份的转变。汉画像石中所出现的孔子,多半是一位学者形象。流传最为广泛的版本要数唐朝吴道子所绘《孔子行教像》:孔子宽衣博带,不着官服,不带官气,拱手站立,面目慈祥,虔静,不离学者的形神特征。
至顾恺之所绘《孔子为鲁司寇像》中,孔子着官服、戴官帽,一副官员气派,体现了孔子较高的政治地位,但也是面容和蔼,一副“为政以德”之态。
清代《孔子为鲁司寇像》。
虽然到现在没法确定孔子像雕塑到底如何塑造但能够确定孔子的容貌可谓是“奇人异相”。
孔子刚出生下来的时候,头顶中间凹陷,就好像是一个山丘,他的母亲看到后以为是一个怪物,甚至差一点将他抛弃。长大后的孔子容貌上也存在着多种缺陷,包括鼻孔外翻,眼睛凸出,大暴牙齿,大耳垂肩,双手过膝,身材不匀等特征。
图为南宋马远绘孔子像,为现存最早的绢本孔子像。
但是这些仅仅是孔子的外部形象,“人不可貌相”,只要与孔子接触过的人,都会被他温和而充满正气,威严而不凶猛,谦虚而和气的内在气质强烈吸引。而且,孔子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他臂力过人,曾单独推出陷入泥潭的马车。孔子酒量也是深不可测,周游列国,豪宴百次,以一挡十,但是从来就没有喝醉过。
图为南宋《宣圣及七十二圣贤像》之首部,李龙绘,宋高宗书。石刻在浙江杭州。
孔子的相貌:
关于孔子的相貌,《史记》上记载说他“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在曲阜民间有“七出”之说。所谓“七出”,是指孔子牙齿暴露在唇外,鼻孔朝天,耳朵奇大,眼睛突出,加起来就是七窍突出的意思。
在古代关于孔子的相貌,《史记》上记载说他“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孔子世家》上也有同样的记载。我想司马迁离孔子的时代比我们要近的多,所以他记述的孔子的样子要比后来的人更接近实际情况。所谓的圩顶,根据《索引》的解释,就是“顶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旁高也。”这样看来,孔子的头顶骨是中间低而四边高,其模样并不能令人十分恭维。
图为明代《孔子燕居像》。
至于孔子有没有胡子,史料上没有记载,我们也不好臆想。不过据我看来,孔子即使有留有胡须,也不会是后来人画的那样的长髯。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古人似乎是以长髯为美的,如《汉书》称汉高祖刘邦“美须髯”,《三国志》也说关羽“美须髯,故(诸葛)亮谓之髯。”可见古人是以有长髯为美的。
孔子既被人称为圣人,如果真的是长髯的话,况怕史书上早就要大书特书几句了。但司马迁都没有写进去,怕还是没有的可能性较大。
关于孔子的面孔,《孔丛子》说他“河目隆颡”,是个长眼高颧骨的人,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奔颅头。《荀子》上则说“仲尼之状,面如蒙亻其 。”蒙亻其 是上古时代人们避邪驱鬼和送葬时所用的佛像神像雕塑,既然是用来吓唬鬼魅的,其样子狰狞可怖自然可以想见。当然你也许会说,荀子虽然距离孔子的时代很近,但他毕竟也没有见过孔子本人。那么就让我们看看见过孔子的人是怎样描述孔子长相的吧,幸好史料上留下了一段这样的记录。
那是当年孔子仓惶从宋国逃出以后,在郑国和门人走散了,有人见他独自可怜兮兮地站在东门的城墙根下,就对到处找他的子贡说:“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传说中尧正是瘦长的身子,“河目隆颡”的脑袋,而“皋陶之状,色如削瓜”,皮肤泛着青色,禹的身高据史载正是九尺二寸。说孔子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大概是说他还是个腰长腿短的人吧。子贡按照那人的指点果然的原话告诉了孔子,孔子听后莞尔笑道:“外貌说的还在其次,倒是‘像丧家之狗’这句话,说的太神似了。”他老人家在恢谐中对郑人的描述基本上还是认可了,这与司马迁和荀子的记述也是非常吻合的。
(白话文解释:好在比孔子晚出生400年的大史学家司马迁,经过大量的文献考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对孔子的外貌有侧面描述:孔子在周游列国的14年当中,有一次,要到郑国去的路上,因为有人迫害逃亡,慌乱中跟学生们走散了。和学生们分手时,师生约好了在郑国都城的城门相见。古代的都城都有几个城门,孔子先到了,就在郑国都城最繁华的东门站着等自己的学生。他的学生子贡也赶到了郑国都城,向郑国人打听见没见到自己的老师。有一个郑国人见子贡着急找人,就跟他说“刚才我在城东门看到一个人,额头像圣贤君主尧一样饱满,脖子长得像正直名臣皋陶一样粗壮,肩膀长得像著名贤相子产一样略微前倾。但这个人腰长腿短,腰以下,比治水的大禹,短了三寸。这人长得不一般,但疲惫已极的狼狈样子好似丧家之犬。”子贡到东门与孔子会合,把这段话原封不动地告诉了孔子。孔子笑着说:“把我的外貌说成那样未必恰当,不过说我像无家可归的狗,说得确实对啊!”这里说孔子像丧家之狗,孔子非但不生气,反倒欣然接受,可见孔子的幽默。而从郑国人对孔子的描述,我们可以想象孔子的相貌确实不凡,因为尧、禹和皋繇是古代的圣王、贤臣,而子产更是郑国了不起的政治家(《论语》中便有对子产的称赞之语),说孔子长得像他们,可见孔子应该是很有圣人气象的。)
图为明代嘉靖年间《宣圣遗像》,石刻现在山西长子。
没想到我们的至圣先师个子虽然很高但身材上下却不大成比例,脑袋顶上凹陷而前额又凸起,皮肤泛青,长相竟是这般的令人失望。关于孔子之丑,一种原因是古人对神人、伟人相貌的夸张,说其有“异相”,东汉的王充在《论衡》里说“黄帝龙颜,颛顼戴午,帝喾骈齿,尧眉八采,舜目重瞳,禹耳三漏,汤臂再肘,文王四乳,武王望阳,周公背偻,皋陶马口,孔子反羽”,意思是黄帝长得像龙,颛顼的头上长角,喾的牙齿连成一片,尧的眉毛有八种颜色,舜的眼睛有双瞳,禹的耳朵有三个孔,汤的胳膊上有两肘,周文王有四个乳房,周武王眼高可以看见头顶上的太阳,周公旦的驼背,皋陶的嘴像马,孔子圩顶。
在塑造孔子像雕塑前没想到我们的至圣先师个子虽然很高但身材上下却不大成比例,脑袋顶上凹陷而前额又凸起,皮肤泛青,长相竟是这般难以想象。
没有任何一本和孔子同时代的文献有记载,更没有孔子的画像和孔子像雕塑流传下来,我们现在看见的孔子像也好孔子像雕塑也罢,都是唐朝以后的人画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我们总结一下上述那位郑国人所描述的孔子相貌:除了身高突出外,孔子还上身长下身短、肩膀有些往前探、胳膊稍长、额头饱满突出。
人们通常看到的“孔子行教像”,是唐朝著名画家吴道子的手笔。他的画不是写实地去画孔子的长相,而是画出自己想象中的孔子。唐朝以后的孔子画像都按照吴道子想象中的孔子来画,使孔子画像、孔子雕塑像都浓眉长须,确实和圣诞老人有些神似。
图为明代《孔子燕居像》。
综合上述文字资料,孔子的体貌,应该比较清晰了。
一、头部:凹顶,突额;眼睛大而有神,深蕴高远之志;耳轮大而后翻;暴牙,长嘴;面黑,貌恶。
二、身材:个高,背驼;长上,短下(据梅林《马克思传》,马克思也是长上短下。在我们这个星球上,似乎最伟大的思想家都是长上短下);粗壮有力,如同莽汉武夫。
越是伟大的人物,越是容易被神化。自汉代独尊儒术以来,孔子逐渐演变为至高无上的圣人、读书人顶礼膜拜的偶像。在不断地被尊崇中,孔子从一个现实生活中真实、洒脱的人,变升为光辉万丈的圣人。只有让孔子走下圣坛,才能还原他的真实与丰富。
图为清代果亲王允礼绘孔子像。石刻现在西安。
孔子雕塑像的身高:
打眼儿一看孔子,给人的第一印象,这是一个威猛男人。孔子的身材魁伟,而且因为他的身材,大家给孔子起了个外号。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下来了孔子的外号,说孔子的身高是“九尺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古时候各个朝代的尺寸与今天不同,换算方法学者们还有争议。孔子的身高换算到今天有两种说法:一是1.96米;一是2.21米。这两个数字都是十分惊人的,孔子身高2米左右应该是大家的共识。(高度和博仟北京雕塑厂塑造的一般人物雕塑尺寸差不多) 可以说,孔子是一个比张飞、武松、鲁智深、林冲、关胜、卢俊义还有关公个子更高,也更威猛的男人。他站在人群中的效果就像姚明来到了我们中间,可以去NBA打篮球了。所以当时的人们才给孔子起了个外号,叫“长人”。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鲁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孔子就是一个“山东大汉”。到这里,也许塑造真实相貌的孔子像雕塑已经清晰明了了,但实际上查阅更多历史资料却更被扑朔迷离,待我们慢慢道来:
千百年来研究儒学的专家以及爱戴孔夫子的人们都关心一个问题:孔夫子到底长什么样子?孔子距离我们两千多年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孔子形象,都是后世想象而来。实际上,在孔子去世后近三百年时间里,他一直保持着布衣学者的身份,直到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到山东时祭祀过孔子,并封孔子九代孙孔腾为“奉祀君”。
后来,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的地位越来越高,历代帝王纷纷对孔子及其子孙加封加号,各种孔子的画像(古代没有孔子像雕塑形式)才纷纷出现。那么,真实的孔子长得什么样子呢?为《史记》作索隐的司马贞描述说,其体态好像倒过来的屋顶。名之曰丘,固当。当然,这是司马贞的说法。其实,他叫孔丘,还有一个说法,说是他的父母为求一子,祷于尼丘,故生下他后,便名之为丘,字之为尼,又因排行第二,叫仲尼。
有关孔子的身高,司马迁的《孔子世家》里,称“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按西汉尺23.1厘米计算,是2米21,在平均身材不高的古代,孔子如果长得如此伟岸,在他死后,他的弟子子贡、宰予等肯定不会忽略这个足以显示“圣人”高大形象的数据,在他们的言论中会有所提及。
图为清代《孔子暨七十二弟子神位图》。
而《春秋演孔图》对孔子的相貌记载则是:“孔子长十尺,海口尼首方面,月角日准河目,龙颡斗唇,昌颜均颐,辅喉骈齿,龙形龟脊虎掌,胼肩修肱参膺,圩顶山脐林背,翼臂汪头阜,堤眉地足,谷窍雷声,泽腹修上趋下,末偻后耳,面如蒙共,手垂过膝,耳垂珠庭,眉十二采,目六十四理,立如凤崎,坐如龙蹲,手握天文,足履度宇,望之如林,就之如升 腰大十围,胸应矩,舌理七重,钧文在掌。胸文曰:‘制作定世符运’。”
东汉的王充在《论衡》里说“黄帝龙颜,颛顼戴午,帝喾骈齿,尧眉八采,舜目重瞳,禹耳三漏,汤臂再肘,文王四乳,武王望阳,周公背偻,皋陶马口,孔子反羽”,意思是黄帝长得像龙,颛顼的头上长角,喾的牙齿连成一片,尧的眉毛有八种颜色,舜的眼睛有双瞳,禹的耳朵有三个孔,汤的胳膊上有两肘,周文王有四个乳房,周武王眼高可以看见头顶上的太阳,周公旦驼背,皋陶的嘴像马,孔子圩顶。
自宋元以后,孔子相继被谥为“至圣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王”,其服饰便由公侯制进到帝王制。虽然我们在不断探讨孔子的相貌,但据历史记载孔子却不十分重视一个人的外表长相,从《论语》来看,孔子比较重视的,应该是一个人内在的品德修养!孔子真实长相虽然早已不可考,但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永远深植人心。孔子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是与西方耶酥,释迦摩尼齐名的世界三大先哲圣贤。
图为孔氏后裔、著名画家孔维克所绘《杏坛讲学》。
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1988年,75位诺貝尔奬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图为纯空绘《三圣图》,中为孔子。
在世界各种文化背景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人们所理解和接受,从而将把人类带入一个和平、稳定、繁荣、进步的新时代。“盲目的批判孔子的时代过去了,盲目的尊崇孔子的时代也过去了,科学的研究孔子的时代到来了。”
图为西方人笔下的孔子,此版看起来像传教士。
孔子是中国的,儒学是世界的。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五大洲传播,“孔子儒学热”至2009年12月份,全球已有87个国家建立了583所孔子学院。
图为西方人笔下的孔子,此版看起来像一尊佛。
法国人说过,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的确,在波澜壮阔的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著名思想家弗朗斯瓦•马利•伏尔泰被称之为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
伏尔泰对中国最为关注。他对以儒学为本体的中国古代文明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把中国视为世界上最明智和最开化的文明民族,认为中国文明有着悠久深远的历史渊源,在伏尔泰看来,孔子创立的儒学并非西方意义上的宗教,而是伦理的格言。
图为西方人笔下的孔子,此版为官员版孔子。
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我们有时不恰当地[把他的学说]称为‘儒教’,其实他并没有宗教,他的宗教就是所有皇帝和大臣的宗教,就是先贤的宗教。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讲什么奥义”。
伏尔泰与金尼阁神父、杜哈德神父等人一样,对孔子极尽赞美之忱,认为“他只是作为贤者之言,伏尔泰在《哲学辞典》中叙述道,他在孔夫子石像下写下了如下四行字,以表达他对这位圣贤的尊敬心情。“他是唯一有益理智的表现者,从未使世界迷惑,而是照亮了方向,”我国许多地方都建有纪念孔子的文庙,但一般只供奉孔子木牌位,而不供奉孔子像雕塑。
图为西方人笔下的孔子。此版孔子像没有胡须,与大家心目中的孔子形象相去甚远。1990年,李启谦、王钧林二先生发表文章《孔子体态、相貌考》,也认为孔子没有胡须。但笔者曾就孔子胡须问题专门请教王钧林先生,他认为尽管按照史料记载孔子无须,但从传播及大众心理认可等角度考虑,带有胡须的孔子像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这是由于儒教一般以思想理论、文字来教化人,不像佛教以佛像雕塑来宣扬善恶,感化教育人,所以孔子像雕塑很少,而且明代还禁塑孔子像雕塑。
后来孔子像大多出自唐代画家吴道子石刻像。即孔圣人高额头、深眼窩、牛鼻子、厚嘴唇,外露大暴牙,面色黝黑,衣蚊拙枯涩,典型大丑人。国内目前所见的几尊孔子像雕塑,都是近几十年来新的孔子像雕塑。如此我们可以粗略判断一下孔子的形象,高额角、牙突、大耳、粗脖子、大高个、细长腿,加之孔子自幼家贫,营养不良是一定的了,绝不会是一些画上的儒雅敦厚的形象就是了,当然这都是远古的传言,其实并不可信,只算是后人的一点妄想吧。
图为曲阜孔庙大成殿孔子雕像。此雕像为帝王版孔子像。
而长相只是一些表象的东西,博仟北京雕塑厂曾说过雕塑需要神形兼备,所以更要注重的是内在的东西。
塑造孔子像雕塑内在首先看看孔子的性格:
孔子的人格修养思想有着完整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哲学意蕴:它强调道德的主体性意识和实践意识;以至善为理想人格的内在规定;"诚"在孔子的人格修养思想中有着根本的地位;对"学"的重视更使孔子的人格修养思想具有笃实的品质."君子人格"是孔子的理想人格."君子"之风也始于孔子的大力倡导.孔子对"君子"的人格境界规定为"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仁者不忧",要求"君子"具有"仁者爱人"的情怀,律己宽人的精神;"智者不惑",要求"君子"具有渊博宏富的学问,严谨求实的学风;"勇者不惧",要求"君子"具有尚义重行的勇敢,坚强进取的毅力。
图为曲阜孔庙大成殿孔子雕像。此雕像为帝王版孔子像。
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风,是与他强烈的社会历史责任感分不开的. “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孔子把修身放在首位,可见“修身”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孔子人格魅力之所在。 那么修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孔子人格魅力的体现。孔子一生言出必行,因而受到了他人的尊重,做人如果没有了诚信,就失去了心灵的根本。
孔子为人处世光明磊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正”也是孔子人格魅力的体现。孔子为人正直,一生坦坦荡荡。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可称得上“君子”而那些做事偷偷摸摸,缺乏良好道德的人,定不会有所建树。孔子终身奉行“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孔子一生中做事的准则。在孔子一生中,尊重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是孔子人格魅力的最高境界。同样我们再生活中也要效仿孔子的行事准则,理解他人。自己办不到的事不要强求别人为你去做,别人的成果也不要随便强夺而来,这样便会多出许多朋友。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孔子的性格主要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安贫乐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直道而行;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 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性格实在太丰富,太复杂了,任何想雕塑孔子像雕塑的雕塑家都只能望“夫子”而兴叹!因为,《论语》中的孔子至少有十二种性格!!!他不乏严厉:面对帮助季氏搜刮民脂民膏的冉求,他说“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读着《论语》中这段文字,我们仿佛看到老先生正指着冉求的鼻子在质问,不,在咆哮!其语气之重,表情之严肃,跃然纸上。
他是老师,但并不刻板,反而风趣幽默得很:“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孔子将自己比作一个待价而沽的商品,正等着某个知音来将他买走呢。
他又很自信:“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只要任用我为他办事,满一月就可见成效,三年就会有收获。好自信的孔子!透过历史的雾霭,我们仿佛可以看见他那自信而坚毅的目光。
他同时又是一个执着的人:“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一旦认定了目标,他就会执着地前行。
他善良:“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据他的弟子回忆,在守丧的时候,孔子常常悲伤得吃不下饭,常常处于半饥饿状态。
他很高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他睿智:“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判断一个人要全面,不能光凭他嘴上说,要听其言,观其行。
孔子虽然才高八斗,学名满天下,但他很谦逊:“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在家乡父老面前,他小心谨慎,好像不会说话一样。
他又很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一名句,让多少年少轻狂、志得意满者汗颜。孔子生性正直,主张直道而行,他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他又勤奋:“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发愤苦读,甚至不知自己已经不再年轻,依然一如既往地像年轻人一样有着使不完的劲,也似乎有着学不完的东西。孔子还安贫乐道——“饭疏食,饮水,曲肱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孔子,一个充满智慧、可爱可敬的“百变老者”:时而率真任性,时而温柔敦厚;有时亲切平易似“邻家老翁”,有时又幽默调皮似“老顽童”;他是一个对学生谆谆教诲的老师,似乎又是一个不耻下问的后生。
回到文章开头的几张由博仟北京雕塑厂创作的孔子像雕塑,就能够解释为何孔子像雕塑的形象是模糊的,更多体现的是孔子像雕塑内在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