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性雕塑概念介绍:
纪念性景观雕塑是景观情感传达所营造出的场所精神,纪念性雕塑是有思考、情感、精神和社会功能,是一个回忆往事的地方,一个哀悼的地方,一个沉思和集会的地方。
纪念性的本质是“纪念过去,表现历史,并期望这种表现得以延续。”用于标志某一事物或为了使后人记住的物质性或抽象雕塑,能够引发人类群体联想和回忆的物质性或抽象人物雕塑,以及具有历史价值或文化遗迹的物质性或抽象性景。
城市广场雕塑也好,园林景观雕塑也罢,总共可分为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功能性雕塑以及陈列性雕塑五种。
而纪念是记忆与对情感的怀念,是对重要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记录以及陈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为了纪念抗战英雄,出现了大量纪念性雕塑。纪,本意为结绳记事;念,即是现在所想的事,可以包括想过去、想现在、想未来。其中纪是基础,念是深化。
人类是一种感性动物,对于任何过往都有着不可泯灭的怀念和依恋的情感,这种对过往的认知就是“纪念”,这种纪念表现在对历史事件的现实还原,例如通过纪念性景观的构建供人们寄托情感。
所有纪念性雕塑的形成都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之下,正因为如此,它们都被赋予了历史的标记,尤其一些强调历史感的纪念性雕塑建筑,这种纪念性则是人们对追求某段历史或者传说所产生的心理感知,是一种庄严且永恒的感觉。
当代纪念性景观雕塑设计不仅仅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简单还原,还需要设计师将其以新形式展现在现代景观设计当中。根据符号语义学的有关内容,符号的内涵张力可以引发受众较深层次的思考,就纪念性雕塑景观来说,符号的构建需要对原有纪念性元素进行抽象整合,提取历史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和深层内涵,使纪念性景观避免表面化的复制。
纪念性雕塑景观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纪念性景观所传达的是一种特定的,人文精神的语意,能够传达特定历史故事以及精神文化内涵,不仅仅是我们所看到的特定景观,也可能是一些容易被人忽视的土地,它们或许正向人们传达着某些触动人心、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
纪念性雕塑景观所表达的意义就是向受众传达关于社会、地域所经历的背后的情感故事,通过亲身的景观感受和视觉体验,达到直入心灵的精神层面。
通过对“纪念”和“纪念性”的的理解,我们通常把它概括为广义的纪念性景观雕塑:是指为了纪念一个事件或者实物性的景观设计,其设计的目的是引导观赏者能一看就记住这个景观雕塑,并且它在设计上必须得融入当时的历史文化因素进行设计。简单的来说,它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包括纪念人物雕塑、纪念文化、纪念事物等方面。
纪念性景观雕塑作为研究现代景观设计的一个切入点对我国现代景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自然景观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那么,纪念性雕塑无不体现着人类的智慧结晶。从远古的伊甸乐园(可跳转博仟不锈钢雕塑厂锻造的伊甸园雕塑)到埃菲尔铁塔,从古埃及金字塔到泰姬陵,这些景观雕塑艺术奇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震撼世界,打动人的心灵。尽管这些景观在述说着不同的故事和历史,且形态各异。但有一点都是共同的,那就是景观的纪念性,但却深刻的体现出人类的激情和冲动,并深深的打上人类学和文化学的烙印。
纪念性景观雕塑的发展史贯穿了建筑艺术的发展史。纪念性景观的创作涉及到社会、政治、民族、历史、文化。因而,对纪念性景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纪念有功绩的或显赫的人或重大事件以及在有历史或自然特征的地方营造的建筑或雕塑。这类雕塑建筑多具有思想性、永久性和艺术性,主要表彰历史人物或纪念重大历史事件题材的圆雕或浮雕。
纪念性雕塑一般使用能长期保存的雕塑材质,例如运用铸铜雕塑加工制作,或者不锈钢雕塑锻造,并安置睚特定的环境、或纪念性建筑的综合体中,具有庄严与永久性的纪念碑特征。
因为纪念性雕塑多在户外,也有在户内的,是紧密联系广大群众的最生动活泼的有效的宣传教育手段,通过纪念性雕塑再现的伟大历史事件,塑造的杰出的历史人物,来显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崇高理想。人们从纪念性雕塑的艺术形象中了解过去,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从作出伟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形象中受到启迪和鼓舞,振奋精神。
纪念性雕塑发展历史:
我国纪念性雕塑不晚于先秦。现存传统大型纪念碑雕塑如西汉霍去病墓前石雕群,东汉李冰像石雕及大足宋刻赵智风像等,均较典型。
1.为神的纪念
在古代的蒙昧时期,人类的科技水平根本不发达,人类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很差,人类对自然充满了敬畏和对神灵的崇拜,屈居于神之脚下,人是神的奴仆,甚至有时人是神的牺牲品。这个时候的纪念性景观雕塑是一些近似于图腾巨卷般的神秘景象。如英国巨石阵、南太平洋复活岛巨型雕塑群等。我国为神灵而纪念的景观雕塑如南京夫子庙、关公庙、石窟等景观。
2.为君王的纪念
一般来说,上层统治阶级作为纪念的对象,来表现崇高伟大的思想教化。这种纪念的性质最大程度的反映了君主集权制,把人分为了三六九等。普通人则成为了在纪念碑前膜拜的人,在巨大的纪念碑前显得无比渺小。而如今纪念的目的变化造成了纪念性的多元化,以前是对神灵君主的盲目崇拜,现在纪念的不仅有伟人,还有普通人跟动物(动物雕塑),更注重了周围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结合。
3.为机器的纪念
工业革命后,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工业革命使得城市景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类似乎已经征服了自然,解脱了神的约束,推翻了君主制。但人们并没有彻底改变受奴役的奴隶制度和卑微受人鄙视的地位。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另一个掌握自己生活的主人——机器。
例如工业时代发明创造的蒸汽机车,我国近现代为机器而纪念,如西安的纺织城、北京 798 艺术区等。
4.为人的纪念
二十世纪中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文化意识的进步,人们逐渐意识到:为神和君王建造的纪念景观雕塑是神秘的、宏伟的、富丽堂皇;为机器设计的纪念性景观是唯美的、高效的。它们离普通人的纪念都是遥远的。人们应该寻求人性化的纪念性景观,为伟人更为普通人。此时纪念性景观雕塑无论在纪念观念、纪念对象、纪念的空间形式、设计思路和手法上都有所进步,纪念对象也趋于广泛。
纪念性雕塑案例:
纪念性雕塑反映社会主导意识形态,传扬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因而它与所在环境的关系当然必须考虑从国家利益出发的社会意识形态的要求。
中国古代大量的石碑、古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纪功柱、皇帝及征服者的雕像等通常会设置在广场空间,雕像主体是整个场所的控制性视点。
法国巴黎凯旋门,1806年由夏尔格兰负责动工建造,它地处宽阔的星形戴高乐广场,是香榭里舍大街的尽头,根据拿破仑的命令,被用来纪念法国大军。凯旋门每一面上都有巨幅浮雕,其中最精美的是《马赛曲》,上面绘制着义勇军出征的壮丽场景。
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在纪念性景观雕塑的实践探索上走在世界的前列,近些年来不断涌现出大量优秀作品,国外的优秀雕塑案例如民族英雄、国家事件以及战争纪念馆,大都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是对一个时代的纪念,也是对伟大思想的纪念。
例如华盛顿纪念碑、肯尼迪纪念碑、越战纪念碑、林肯纪念馆、前苏联二战纪念碑、卢森堡纪念碑、布列斯特堡垒纪念建筑群等。我国的景观雕塑设计工作者一直在纪念性建筑和雕塑景观领域的实践上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在理论方面进行研究的多为建筑师,他们多从建筑的形式、空间结构、创作主题、构思等方面进行艺术创作,博仟北京雕塑厂也参与了不少与建筑结合的雕塑设计,并得到了广大好评。近些年也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例如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圆明园遗址公园、徐悲鸿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上海鲁迅纪念公园等。
1980年,年仅21岁的华裔美国人,耶鲁大学四年级的学生玛亚颖林赢得了《越战军人纪念碑》设计竞赛。她的设计简洁、脱俗,以诚实和力度感深深地感染了评审团。她考虑到在一个公园中创建一个纪念碑,应有一个安静且安全、与环境和谐统一的地方。为此,她选用了从印度进口的黑色磨光大理石雕塑作为墙体,上面刻出人们所要查找的阵亡者姓名,其酷似镜面的石头表面可以反射周围的环境。纪念碑的墙指向华盛顿纪念碑和林肯纪念像,58191个名字按阵亡的时间顺序刻在上面,展现出战争的残酷。
纪念墙的意义在于通过其简洁形象采抚平战争遗留下的创伤。越战老兵纪念碑与其他雕塑不同,没有其它的纪念像,它以简约的方式占有空间连同墙上好似无穷无尽的名字,整体给人以强烈的永恒感。它成为美国景观艺术的新范例。
所谓纪念性雕塑是以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件为主题,也可以是某种共同观念的永久纪念。用于纪念重要的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刚才说到纪念性雕塑多在户外,但也有在户内的,接下来将将中国的纪念性雕塑,如毛主席纪念堂的主席像。户外的纪念性雕塑一般与碑体相配置,或雕塑本身就具有碑体意识。
如1990年建成的《红军长征纪念碑》,堪称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雕塑艺术综合体。从体裁分为纪念性雕塑、建筑装饰性雕塑、宗教雕塑、陵墓雕塑、陈列性雕塑。
纪念性雕塑有大型的,如苏联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斯大林格勒大血战而建立的《祖国——母亲》,其中代表祖国形象的妇女,连基座在内像高101米。但不一定都是以大取胜,要看具体环境与总体的关系而定,如北京大学校园内的李大钊和蔡元培纪念碑都是比真人稍大的胸像。纪念性雕塑分析:在中国纪念性雕塑是按照功能分类的一种雕塑艺术形式。
纪念性雕塑在广场上也有很多案例,纪念广场是以突出纪念氛围、传达纪念性历史事件或某一杰出历史人物,借此引发人们把事件纪念性广场与具有重大意义的建筑联系在一起。但本章强调的重点是由地形、地貌、水体、园林构筑物、道路、植物等要素所组成的空间。
例如,世贸遗址纪念公园(纽约gn纪念广场)。恐怖袭击对于死者和生者来说,在肉体和精神上的打击都是巨大的,留在心灵上的创伤不是短时间可以弥合的,设计不仅要针对人还要针对整个事件,用设计的手法表达对事件本身的思考。
世贸遗址纪念公园,保留原有建筑部分残骸作为景观构成要素,在原有“双塔”的基底废墟空洞的基础上,运用不同水景的设计手法将整个空间构成焦点引向地下。水体的设计由垂直方向上的瀑布水帘和静水池构成,两者相互贯通"水景的地下部分深达30英尺,人们可以通过坡道进入地下,透过瀑布的水帘看到大水池"对于以查明身份的死者,将其姓名刻在水池的边缘以示纪念,对于未明身份的死者,通过最底层示意性的存尸箱来寄托哀思。
设计者戏称他们的这个设计是“嵌着两个空旷大水池的小树林”。也有人有评论说这个设计只是告诉了人们这里曾经有两座建筑,现在却消失了,而忽略了生命的消逝和国家不可估量的损失。
其实,无论采取什么方式来表达,空间的灵魂是主题,它的精神内涵永远是第一位的,外在的形式只是世贸遗址纪念公园在精神的载体。
《辞海》对其解释如下:纪念性雕塑是以表彰历史人物和纪念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的雕塑,一般安置在特定环境或纪念性建筑的综合体中,具有庄严、永久的特征。
在目前大部分按照功能对雕塑艺术进行分类的理论著作中,纪念性雕塑几乎都占有最重要的位置。这一位置是与纪念性雕塑在雕塑建设历史上所占有的资源比例、专注程度等特征相符的。
任何一件纪念性雕塑作品都不是一个孤立的艺术现象,而是与时代背景、政治意志、社会环境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特殊性正是纪念性雕塑艺术之所以为“雕塑艺术乃至造型艺术的正剧和史诗”的根本,也是需要将对其的认识推向深化的根本性原因。
博仟北京雕塑厂通过对纪念性雕塑的现有实体、历史资料、现有研究理论进行归纳和深层次发掘,以求在学理层面上明确纪念性雕塑的共性,并为今后中国的纪念性雕塑实际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纪念性雕塑是紧密联系广大群众的最生动活泼的有效的宣传教育手段,通过纪念性雕塑再现的伟大历史事件,塑造的杰出的历史人物,来显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崇高理想。
人们从纪念性雕塑的艺术形象中了解过去,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从作出伟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形象中受到启迪和鼓舞,振奋精神。纪念性雕塑与园林、建筑相互衬托,对周围环境起着装饰、美化作用。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进程的演变,人类的文化也在不断地的进步。在此过程中,纪念性景观雕塑作为历史演变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存在具有重要的意义。
纪念性景观设计是通过合理运用各种景观元素,以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营造氛围,表达一种境界。以物的形式表达情感,使参观的游客产生情感触动的回应,精神内涵永远是第一位的,最终追求与参观者心灵上的感应,从而产生共鸣。在对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把感官上的东西通过理性的手法表现出来,再融入到具象的事物中,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富有新奇感。
在景观雕塑设计的中,我们最应注重的是运用何种表现形式和手法才能使得景观更具有吸引力。纪念性雕塑发展现状首先从国外来看,欧美在纪念性景观的实践研究上走在世界的前列,他们拥有一大批优秀的纪念性景观设计大师。反观我国,虽然也再不断涌现出优秀的纪念性雕塑作品,但在理论研究方面,对纪念性景观雕塑专门地系统地研究少之又少,如在《建筑师》杂志发表的《纪念性建筑的象征性》、《美国名人纪念建筑》、《纪念建筑史话》等。我国建筑师一直在纪念性雕塑建筑的实践上进行着不断的探索,南京中山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淮安周总理纪念馆、上海鲁迅纪念公园等。
在理论方面进行研究的这些建筑师们从建筑的形式、空间以及创作主题、构思等方面进行研究。相关著作如齐康先生在《纪念的凝思》(1996)《城市建筑》(2001)等著作里的一些研究;谭垣、吕典雅、朱谋隆等先生在《纪念性建筑》(1986)里的研究;台湾游国明的《景观纪念性建筑》等等。
刚刚说到纪念性雕塑多用于纪念馆、纪念堂、博物馆、纪念塔和故居等,可以用于纪念人物、事件、历史遗迹或是几种纪念类型综合在一起。其中,有些建筑在建造之初并不是为了纪念性空间作品的分类比较分析了纪念的目的,比如故居,由于它具有跨时代的特征,反映了某种历史性特殊意义而具备了重要的精神文化价值。
为了使纪念馆环境景观更具有纪念性,纪念馆通常都建立在与纪念对象相关的遗址上,以原有遗址场地为依托"遗址场地是纪念对象的事件发生地或是主要活动场所,或出生或是长期生活居住工作的地方,与纪念对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纪念对象最大的遗物与历史见证。
赋予纪念馆环境和空间的纪念性首先要使纪念馆场地具有纪念共性,就是要创造一个纪念性的大环境氛围"通常的做法是以长长的轴线作对称式布局,以形成一系列的大小、宽窄、高低的空间序列,从院墙入口将参观者引致高潮再到尾声;
其次从纪念馆的建筑造型看,通常以金字塔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简洁稳定的几何形体及其简单组合形成纪念馆稳定雄壮的纪念形体,以显示稳固!庄重和永久;再次在场地内选用的材料来看,多以坚硬的花岗岩雕塑青石等石料或青铜等坚固永久性材料,以显示纪念对象的精神永存的象征;
从场地环境中选用的设计要素看,植物材料以苍松翠柏等常绿植物作为背景环境,整体环境色彩以白色!灰色和黑色等色调,还会在关键的位置设置一些雕塑或是加入水、光等元素,以强调主题或是寓示生命不息!精神永存;
最后在选址问题上,纪念性雕塑的场地多远离城市的喧闹,创造宁静肃穆的环境氛围。除了纪念馆纪念性雕塑在纪念碑方面也有很多案例,纪念碑、纪念石刻、雕塑、柱、可用于纪念人物、事件、历史遗迹或是用于纪念和渲染自然景观。牌坊和表是中国古代一种标志性雕塑、纪念性建筑小品。
从古至今,在石头或石碑上刻上符号或文字,并竖立在发生事件或埋葬的地方以兹作为标志纪念的方式,是人类自有文明以以来,最普遍使用的方法之一,中外对于人死后丧葬筑坟都采用墓碑即为一例。武则天为突显她的治世功绩,认为不能用文字说明完尽,而只立了一块没有文字的石碑谓之“无字天碑”于宜蓝的草岭古道上。这些都是较为原始的纪念碑形式。
在西方,也常在城市广场上树立直立的碑或柱来纪念皇帝或将军的辉煌功绩,这种传统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开始了。至今,在欧洲的城市里,经常可以看到广场中央站立着纪功柱,每根柱的建造背后都有一段历史故事。纪功柱俗称方尖碑,是因其截面是方形,下方较上方大,顶端则呈尖塔状的头故取名方尖碑,但也有圆柱形的纪功柱。例如梦马的拉真圆柱是古罗马为纪念图拉真大帝的丰功伟绩而建造的,是现存最古老的圆柱,柱直径达3.70米,高35米,柱顶上立着图拉真大帝的雕像。
这种纪功柱到了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代更广为欧洲各大城市所引用。广场是欧洲城市的重要特征,而广场中央的又经常高耸着纪功柱,成为城市空间中视觉的焦点。
以柱状的建筑物或构造物作为纪念性景观雕塑环境的主体,是西方特有的纪念形式。在东方的纪念性景观雕塑里,则很少有这种形式,不过在古代中国的建筑里,我们常会看到石标——“华表”:独立石柱辅以雕刻装饰,立在桥梁、宫殿、城垣或陵墓前作为标志和装饰之用。不像西方纪念柱立在广场中央那么重要,它虽然也有一定的纪念性,但它却不是纪念性景观雕塑中的主角。
如清东陵格神功圣德碑楼外四角的白玉华表即是一例,它的设置意在突出碑楼华贵与崇高,而不是纪念性景观雕塑的主体。
实际上中国的寺庙祠堂里也有很多纪念性雕塑,中国特有的寺庙祠堂,是重要人物的纪念地。一些寺庙是国家朝廷建立的,还有一些是民间自发形成的。如汉惠帝建立纪念先皇的寺庙,以提高王朝的威信。除了纪念先祖的寺庙,还有各式各样的祠堂:包括后世追封的开国君主,派别的创始人或开一代风气的大师,对地方发展有很大贡献的官吏等。
1 寺庙的环境空间处理一般采用传统的处理手法,以一条主轴线作对称式布局,以形成一系列的大小、宽窄、高低的空间序列,从入口将参观者引致高潮再到尾声,建筑造型长方形!正方形等简洁稳定的几何形体或是简单组合形成寺庙(祠堂)严肃、庄重的纪念形体。在植物种植方面,同样配置松柏类的常绿树种,规则式的植物景观与纪念轴线上的建筑线条保持相对的协调一致,营造人工美的空间艺术,同时它还能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气氛,这很符合寺庙的风格特征。
2 祠堂是一个精心设计建造的大庭院,各家族为确保家运、族运的发达,都非常重视祠堂的选址与建造,讲究山川地势,要藏风得水、背阴向阳等。祠堂的规模视家族人口多寡和财产而定,一般为数开数进的正屋数间,左右还有配房几十余间。祠堂内有大道巷,称之为神道,历阶而生,两旁种植花草和苍松翠柏,给人以幽深和敬畏之感。
纪念对于仪式而言,不仅仅是形式上的问题,设计方案的表达并不在于形式的具象和抽象,而是以参观者的心理感受作为空间设计的主要依据,以求得作品与参观者内心的共鸣。
在古代,纪念性公园实际上是纪念性庭院或纪念性建筑的附属,那个时期大体上处于奴隶社会后期和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此时期纪念性景观往往通过严整对称的形式、明显的中轴线来体现统治阶级森严的等级,另外常常通过表现崇高、伟大来实现道德的教化,纪念的对象多为王公贵族。此时的纪念性景观雕塑无不是君王们、权贵们的集权欲、占有欲和炫耀欲的反映。而普通老百姓却在高大的建筑物、巨大的广场和纪念大道面前,如同不可的蚂蚁"文艺复兴将人从神权中解放出来,却为他们带上了君权的栓桔,人同样是祭坛上的牺牲品或是祭坛的奴仆。如泰姬玛哈尔陵等。
在近代纪念性公园雕塑也具有了休闲的性质,这些公园的设计将对死者的纪念同公众的休闲活动结合起来"如美国华盛顿越战纪念碑,它运用了大地艺术的手法进行设计。当时还是耶鲁大学建筑系的华裔学生林缨,在全国性的设计图竞赛中脱颖而出,赢得头奖,她以[V]字形,自地平线缓坡而降,形成两道交叉的垂直石墙,在镜面似的印度黑花岗石墙上,刻着五万八千个在越战中阵亡将士的名字,纪念碑也是打破了往昔向上发展的,象征崇高的纪念碑形式,它的成功在于它对纪念“纪念的超脱”以及纪念形式的融人人群活动的环境当中,是纪念性公园形式上的重大突破。
未来的纪念性雕塑发展越来越快,融入科技以及各个层面,
1 科技化导入纪念性景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结构、材料以及声、光、电等科学技术也在发展进步,这些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给设计艺术增添了现代感和活力。纪念性景观的设计凭借多样化的技术手段也逐步体现出科技化的倾向,有效地辅助纪念性意义的表达,加强了灵活性,使其更加大众化。
例如,一代歌星邓丽君的墓地就呈现了科技化的纪念性,祭拜的歌迷在墓地里听着偶像的歌声,寄托着对她的想念。在墓地入口,设有红外线感应开关,当人们一走过石墩,邓丽君的歌声便自动响起;一侧还设置了点歌台,人们可以在触摸式键盘上选曲,以五种不同的语言播放。
又如借助现代技术创造出非凡纪念效果的典范)光碑(TributehiLight)。它是光构成的一座雕塑,简洁、纯净、有力。它是纪念纽约世界贸易中心遇袭半周年的纪念性建筑,由44个高强度射灯组成的两束蓝白色的巨大光柱从建筑的遗址上直冲天弯,不再索然无味,填补了曼哈顿天际线,并且在纽约市再度起到了城市地标的作用——令人想起9.11那天发生的惨剧,从某种程度上填补了世贸中心大厦在人们记忆中的景象空白。
2 简约成为纪念性景观的风格 极简主义是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一种艺术风格,它易于描述,表达了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观者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应用了一些简单的几何形状、重复和系列化排列物体等等。当代纪念性景观借鉴了极简主义手法,利用简单有形的一些信息传达出了耐人寻味的意境,在杂乱的环境中保持清晰的脉络,穿行其间,使观者在脑海一记忆中提炼出了精炼的信号,使之留下了深刻整体印象,虽然塑造的形体简单、虚幻、点题,却令人深思,有着“无形胜有形”浓郁的气氛。
纪念性雕塑分类:
1、 纪念碑和纪念柱景观雕塑纪念碑是表达纪念情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西方,在城市广场上常见到竖立直立的碑或柱来纪念皇帝或有杰出贡献的将军的辉煌功绩,这种传统是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开始的。工业革命后的纪念碑柱与以往的纪念碑柱相比,增强了不少世俗性,它对城市意象的贡献和供作眺望塔的游憩功能也是古典方尖碑无可比拟的。如华盛顿纪念碑碑高 555 英尺,内部设有电梯和 898 级台阶。新时代设计理念强调其参与性,更加注重参观者的心理。如华盛顿越战纪念碑,是 70 年代“大地艺术”与现代景观设计结合的经典作品之一。
2 、纪念性雕塑景观自古以来,人类就有以竖立雕像来纪念神灵或祖先的传统。例如我国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全国最为重要的国族纪念场所,在人民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神圣地位,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前来参观、缅怀。
3 、陵墓景观陵墓不仅是为逝去的皇官贵族提供舒适安息的场所,同时也是生与死,死亡的超度以及死后生命的继续而存在的,是灵魂的象征。陵墓最初的功能形态是为简单的祭拜活动而服务,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或西亚的人都是一样,出于对生死问题的认识及对死后的世界观,人类自有文明以来,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帝王竭立驱使他的社会资源去为自己营建一个永恒的灵魂世界。随着时代的发展,封建君王的消亡,这种陵墓已很少看到。
4 、纪念性景观雕塑门西方人对拱门的运用情有独钟,即使到了近现代,在城市规划中也经常能够看到用“门”来作为标志、景观的焦点或意象上的门户。在东方,中国人牌楼和日本人用鸟居都是起源于“门”的观念,只是牌楼和鸟居具有更宽泛的象征意义,它是用来界定神社、寺庙、陵墓等其他建筑的入口,而不是像西方为纪念战争胜利的凯旋门。
5 、 纪念性主题公园在古代时期,纪念园实际上是指纪念性的庭院——即纪念性建筑的附属。如印度的泰姬陵,见图 2-1。在近现代,逐渐出现了一些也同时具备公园的性质的陵园,如美国的部分国家陵园和墓园。罗斯福纪念园(The F.D.R Memorial)于 1997 年建成开放,是真正实现了民主式的纪念性高度。
如何设计纪念性雕塑:
1 地域文化特色
地域文化特色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及地理范围内逐步形成的意识形态、社会风俗、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等。地域文化具有显著的地域性。不同地区之间在文化形态上不尽相同,使世界各地的文化形态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式。所谓地域化的设计,就是要密切结合当地现有资源,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将地域文化的元素融入到设计之中,构建极具地域特色的建筑和景观环境,从而形成有别于其他地域的风格。设计的主要思想是营造地方性的特色文化景观,其设计主要构思是利用当地特殊的革命历史背景、民俗文化等,所形成的具有其自身特点的建筑外观形式,再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本地特有的树种,最终形成满足现代化生活需求,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文化。
2 以人为本原则
随着国家经济慢慢富裕,总体生活品质的逐步提升,人们开始越来越注重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许多消费品种都开始融入了人性化设计理念,在景观设计中亦是如此。所谓人性化设计,就是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贯穿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从人的视觉、心理和需求等方面出发,不但要注重外观美,还要与人们的生活环境相协调统一。
人性化设计主要体现在细节的设计上,如公共基础设施的设计尺度问题,雕塑材质的选择等应尽可能多地考虑人的需求,充分做到以人为本。例如,近年来无障碍设计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的入口处都设置有残疾人专用通道、残疾人升降梯、无障碍通道及盲人行走的坡道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同时还应该考虑使用者的年龄、文化层次和喜好等自然特征,如老人喜欢安静、儿童活泼好动等特点来划分功能区,以满足使用者不同的需求。
目前,我国景观雕塑设计的发展还相对薄弱,人性化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城市街道、公共设施、绿地等方方面面都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应以“人性”为本,通过设计手段逐步提高城市空间品质,提升城市景观的文化内涵。
3 生态设计原则
生态设计原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合作,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强调人人都是城市景观及环境空间的设计师。每个人都参与到设计中来,这样使大众都能够对其生活的环境作出决策,这将直接关系到自己和他人的未来生存空间和生活环境。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生态设计的理念和目标应该贯穿到景观艺术设计的整个过程之中,并被大众认同和接受,成为人人的设计和行为。那么我们在评价一项景观雕塑设计时,看它是否符合生态设计可以从以下几点原则出发,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考量。
a 整体设计原则
景观生态设计是对人类生态系统整体上进行的全方位设计,而不是孤立地对单一的景观元素进行设计,它是一种多目标设计,为人类需求,同时也为动植物的需要;为高产值需要,也为审美需要,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整体优化。
b 自然优先原则
现代城市居民离自然几乎是越来越远,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逐渐趋向隐形,展现自然之美作为景观生态设计和生态美学的一个重要原理,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自然优先原则主要包括对自然资源保护和节约,让自然做功和显露自然等几条基本原理;让自然做功这一原理主要强调的是人与自然过程的共生和合作关系,通过与生态所遵循的过程和格局合作,可以显著减少设计带来的生态影响。
4 地方性原则
地方性原则是一种适应性原则,自然景观有其自身和谐、稳定的结构和功能,人为的设计改造必须适合其原有状态,使人为引入的景观元素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以保证整体景观雕塑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其一,应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吸取当地人的经验。换句话说,设计应当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当地人依赖于其生活的环境获得日常生活的物质资料和精神寄托,他们关于环境的知识和理解是场所经营的有机衍生和沉淀。
所以,一个适宜于场所的景观生态设计,一个好的纪念性雕塑,首先应该考虑当地人或是本土文化所给予的启迪。如贵州苗寨、陕北窑洞等,这些各具特色的居民建筑环境,都体现了生态设计的理念。
其二,雕塑设计应就地取材。当地植被和建材的使用,是生态化设计另一个重要的方面。乡土物种适用于在当地生长,且管理和维护成本较低,因此应当尽量保护和利用地带性物种。
其三,雕塑设计应该适应场所自然过程。在同一个场所中,要考虑的不同时代的人群其需求不尽相同,因此,在对场所进行规划设计时不能仅仅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和简单的模仿。全新的雕塑设计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这些自然过程包括场所中的风、水、阳光、地形、土壤、植被以及能量等,将这些因素结合并运用到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健康运行和稳定发展。
5 文化景观原则
从特定的空间来看,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形式和功能上,最重要的还应该体现其精神内涵以及文化灵魂上。一个富有灵魂的纪念性景观雕塑设计作品不仅能挖掘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在将其文化体现在景观意象设计的同时,也是现代人们所追求的具有内涵精神的设计目标。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且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人文属性对建设纪念性景观雕塑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景观设计规划中,需要重视与其同在的文化认知感,应着重体现地方的文化标志,逐步加深人物对文化的感知和认同,对提升地方的旅游价值也颇有意义。
传统的民族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积淀,其表现形式可以在方方面面反映出来,如各城市中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从这些形式中可以探究出更具价值的文化与历史。在现代景观设计的创作中,要想利用好这些表现形式设计出成功的作品,其重点是对各个文物古迹的巧妙运用,通过合理布局将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完美结合起来,对于传统文化的保留及提炼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例如,现代繁华都市北京,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却仍保留着多处文物古迹,近半数古迹与公园景观设计结合在一起,这刚好体现了现代景观设计的设计理念,具有创新意义。
最后再说一下一个优秀完美的纪念性雕塑应该把握如何尺度:
纪念性雕塑尺度不等于尺寸,它是人们对景观的大小的认知和感受,因此尺度是一种相对的概念。现代以前的纪念性景观雕塑大都崇尚巨大的体量和夸张的尺寸,然而夸张的尺寸不是一定能够给人带来相应的尺度感。
人们对于尺度的感知存在于对比之中。胡夫金字塔建造在广阔的沙漠之中,只有高度超大的尺寸才能适应环境特征。与金字塔相比,罗马的图拉真柱高度只有35米,但由于空间相对狭小,仍然显得非常高大"尺度是相对的,总的来说,人们对尺度的相对性感受来源于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来源于与人体尺寸的比较;这也是最根本的意义;
第二个方面来源于与周围环境的比较;
第三个方面是景观中局部与整体的对比关系。
巨大的尺度总是能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感,这是由于人对于巨大的体量有本能的敬畏感"现代以前有代表性的纪念性景观雕塑几乎都采用大尺度的造型或空间来制造纪念性气氛,如中国封建时期和西方的宗教时期都是靠这种尺度来达到其强化同志的目的,一直到工业化时期对机器和技术的崇拜同样是有一些靠大尺度来体现的实例,美国圣路易城的杰弗逊纪念拱门为不锈钢贴面的巨型抛物线拱券,总高达183米,其超高的尺度因处于密西西比河畔而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拱的断面中空、呈三角形,腹中有电缆车可以提供游览功能。这个拱门以其独特和超常尺度的轮廓展现,成为著名的现代技术特征的纪念性景观,成为这个城市独特的精神标志。
而一般而言,小尺度是容易给人带来舒适感的尺度。在纪念性景观雕塑设计中的大尺度的运用往往结合小的空间尺度运用。例如,在表现英雄人物的设计中,既需要大尺度来产生高大感和力量感,又需要细部是它具有真实感和亲切感。在这种“双尺度”运用时经常看到的方式。
同样,重叠、遮挡等中国园林中使用的一些手法也是改变尺度感的好方法“隔则深,敞则浅”,人对空间认识的大小是相对的,对空间进行合理的分隔处理,促使观者产生心理感受的转换,才能促进观众和景观之间的互动。
好了,今天纪念性雕塑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共大家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