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雕的表现语言形式
浮雕的表现形式根据空间压缩的程度不同分为高浮雕、浅浮雕、线刻等几种基本形态。在现代浮雕创作中,为了表现出特定的氛围,艺术家往往会在一幅作品中同时运用几种表现形式,以期达到丰富、多样的效果。因此所谓高浮雕或者浅浮雕也是相对而言的,并无绝对的界限一般都是根据哪种语言形式运用的较多,便归为哪一类。
高浮雕
所谓高浮雕是指形体压缩程度较小、起位较高的浮雕表现形式空间构造和塑造特征更接近于圆雕,甚至部分局部处理完全采用圆雕的处理方式。高浮雕往往利用三维形体的空间起伏或夸张处理,形成浓缩的空间深度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浮雕艺术对于形象的塑造具有一种特别的表现力和魅力。这种浮雕明暗对比强烈,视觉效果突出法国巴黎戴高乐广场凯旋门上的著名建筑浮雕《1792年的出发》又名《马赛曲》就是高浮雕的杰出代表。艺术家将圆雕与浮雕的处理手法加以成功的结合,充分地表现出了人物相互叠错、起伏变化的复杂层次关系,给人以强烈的、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感。正如黑格尔所言:“浮雕有时图比圆雕更能打动人,因为它的一部分是隐去的,让人去想象,给人一种神秘感”,这也正是高浮雕表现语言的长处。
高浮雕适合表现相对沉重的悲壮题材,其在重大题材的氛围营造与视觉冲击上往往比平铺直叙的浅浮雕更具表现力与艺术感染力。
浅浮雕
相对于高浮雕而言,浅浮雕起位较低,形体压缩较大,平面感较强它既保持了一种建筑式的平面性,又具有一定的体量感和起伏感;更大程度地接近于绘画形式。它主要不是靠实体性空间来营造空间效果,而是更多地利用绘画的描绘手法或透视、错觉等处理方式来造成较抽象的压缩空间,这有利于加强浮雕适合于载体的依附性。美索不达米亚的古亚述人,大概是最善长于用此手段进行艺术表现的艺术家。他们在一系列的“亚述人狩猎图”中,很好地运用了浅浮雕手法,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地表现出了充满生气的艺术形象,并以复杂的动势贴切地展现出了人物和动物的内在情感。
浅浮雕由于其表现语言的特殊性,在加工过程中,技术性难度相对较低,成本也相对较小,比较适合大范围的制作应用,毕竟相当一部分的浮雕作品兼具绘画性的艺术特征,浅浮雕更是适合画家来构图与雕凿。因此,浅浮雕在浮雕历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可以说现在留存下来的古代浮雕作品,大部分都属于浅浮雕的范畴。
在浅浮雕中,还包含一种比较特别的浮雕表现手法凹雕。顾名思义,凹雕就是指雕刻的图案内陷于表面的雕塑手法。这种雕塑手段同样是把人物或者别的形象雕刻在石头或者硬物上,只不过,一般的雕塑形象都是凸出于表面,而凹雕则是陷入表面中。古代埃及浮雕与中国魏晋时期的画像砖中均有大量凹浮雕的经典作品。
线刻
线刻应该是原始艺术中从绘画转型为浮雕的最初形式,是人类社会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随着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史前人类逐渐使用坚硬工具在岩壁上刻画出线条粗犷的生活场景及人物、动物造型,用来代替以矿物颜料或者木炭描绘出的岩画线条,原始的线刻艺术随之产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工具与艺术手法的进步,人类已经不满足于只是通过刻画线条来表现形象,于是开始在线刻的基础上对所描绘的造型进行深入雕凿,使那些二维造型的动物或者人物形象产生起伏,形成具有三维特性的浮雕作品。之后的石器、陶器等都已呈现出对各种凹凸线型的运用,而在青铜器上更是遍运用了线刻结合浮雕的方式来进行装饰。
线刻是绘画与雕塑的有机结合,它靠光影产生,以光代笔,甚至有一些微妙的起伏,给人一种淡雅含蓄的感觉。尤其在中国美术史上,线刻是浮雕艺术中最为常见的造型语言之一毕竟线条是最自由、最简洁的体悟自然的表现形式,具有流动的韵律之美与概括的抽象之美。魏晋画像砖石是线刻艺术的集大成者,工匠们运用线刻手法在砖、石表面表现车马出行、人物会见、农耕渔猎等生活场景,体现出了中国古人特有的审美观和聪慧才智。
除此之外,西汉的石雕艺术,如陕西兴平霍去病墓的石雕,也呈现出线了性表现手法的重要特征。在这里,线比立体块面具有更大的灵动性和流动感,通过雕刻线条的运用,浮雕和圆雕融为一体,带给人以巨大的力量感、运动感和扩张感。如马踏匈奴等雕塑与线刻相结合的作品,既有雕塑的厚重与大气,也兼具了绘画的流畅与率性,可见中国古代浮雕艺术对线刻手法的钟情。
博仟雕塑厂是专业且经验丰富生产浮雕厂家,从设计、泥塑、翻制、安装等整个浮雕制作环节完全自主可控,严格的品控制度,缔造完美品质。
北京6000平米综合型雕塑厂,专业的雕塑加工团队,全新铸造工艺结合艺术家细节展现。央美团队的浮雕设计,拥有众多广受好评的铜浮雕厂家案例,玻璃钢浮雕厂家案例等。